,便利用百姓的愚昧无知,向他们曲解中央的政策,煽动暴乱。
幸好规模不大,被郡守出兵,镇压了,才没酿成大祸。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李煜只能与领地内的领主握手言和。
他们服从李煜,李煜则保证他们的荣华富贵。
建立起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制度。
中央自然是李煜的魏郡领主府,这里操控着冀州的一切。
李煜又将冀州划分成一个个的郡,让郡守为当地最高长官,只负责行政。军权责备军尉掌管,检察权自然也有监察大夫。在地方上形成了三权分立,各自直属中央管辖。
郡以下,有设置了县,如同郡一样,设置了县长、县丞和县尉,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
县以下,又设乡里。
在乡里,往往是有钱有势的宗族、领主、达官显贵等等,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影响到当地的官员和行政。
这些行为,都是李煜默许之后,才如此完善地在当地建立起了统治。
李煜势力内,读书人极少,导致官员急缺。
大部分官员出身那几家名门望族,自然不能跟李煜一心,哪怕是面前表现出来足够的臣服,李煜也不敢相信。
这种将小命放在别人的手中,感觉极其不好。
当李煜发现手下的领主玩家,竟然能有如此力量,掀起一地叛乱。
李煜想的不是要将他们镇压,消灭殆尽。
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扶植他们与世家大族打擂台。
李煜只要做裁判就好。
解决了这一问题,接下来便是其他重要的问题。
文字。
李煜发现麾下臣子,因为出身的时代不同,往往对于文字,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写法各不相同。
小篆、隶书、楷书等等,都有人使用。
吴广就是隶书、小篆的使用者。
李靖、高士廉等人则使用楷书。
这种情况,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有些年代较早的官员,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不认识字了。
官员之间,交流也出现了问题。
李煜的记忆中,中原雅音自然是西北口音。因为是李世民的记忆吗。
像是甄法崇则不同,他生活在刘宋统治时期,以南方为正统,讲的自然是吴侬软语。
但是两人都是现代人,自然可以用现代的官方语言进行交流。
有些大臣却不能用,像是吴广、崔莹、王綧等人。
崔莹、王綧曾经出仕元朝,自然讲的语言跟其他人有些区别。
发现这种问题后,李煜与高熲、高士廉等人商讨了一下。
最终还是决定使用楷书作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