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从1566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章 《运朝疏》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朱墨次日到翰林院,也不管别人议论什么,匆匆写下了一本奏疏,把从治世到升世的话写下来,最后想了想,题名干脆就叫——

    《谏重典治世而至升平运朝疏》

    他以前泡论坛,见人家引用那些奏疏原文,就感觉很酷。这时自己以翰林供奉学士身份,亲笔上疏,感觉又不一样。想到老道说字数要少,于是字斟句酌,写了一千多字。

    奏疏开头,他先说了“先王之道、汤武革命”——

    “为谏用重典治世而至升平运朝疏:

    臣墨闻,先王之道,革命之道也。革命者,革故鼎新之谓,洪范曰金从革,周书命同令,故名,犹言革新之天令也。昔桀纣无道,汤武革之,革其君也;当大元之末,胥吏放横、饕餮残毒,太祖以布衣而革之,然奉祀不绝,是革其臣也;乃知革命者,在君犹言禅代,在臣则同维新,与民故曰更始。

    洪武定鼎,太祖奉天令,乃行世重世轻之法。何也?太祖起微贱,与民同德,而元帝宽纵、奸邪窃柄,百官胥吏、率兽食人;行重典以革乱臣,宜也。

    昔太祖尝与刘基论元德之失,皆曰失之于宽纵。故知元之失德,在臣不在君,此又千年之一变也。

    臣墨闻,尧命四岳,职事者也,非官之者也;其不屑者,皋陶作五刑而理之,重典之始也。故曰,世重世轻者,法之常也。及新莽窃汉,刘向父子乃作伪书《周官》,窜乱之始也;又言民、士、大夫、世卿、诸侯、天子为古制,万世不移云,谬之甚者。后世又有二程朱熹者,作清浊之说,曰民浊者也,故在下;士清者也,故在上,始为世之烈祸。太祖与刘基辈深察其理,乃以重典治之,使士民之分泯然,勿为后世祸。

    今四海承平,而士民之分再起,士商与农工,势同水火,臣再议世重世轻之法。虽然,道相宜,而时势异也。今中外交通、百业并起,士农工商、朝夕更替,世重世轻之法亦当俱分,故臣请再议万世之法、升平之策,与命维新、与民更始。

    其策,

    一曰:行世重之法,同士民之心;

    二曰:提举百业,俱分进益;

    三曰:正名实、衡损益、定则例,为后世法。

    殷忧在怀、孤愤难言,不知所云,臣顿首九叩请死罪。

    翰林院供奉学士朱墨。”

    写完,

    朱墨转悠出来,正想去飞玄宫,却见吴风忽然又出现了,笑道:“朱公子,道爷不在道观,说是公子有一封信要给蓝神仙?不知写好没有?”

    朱墨当即交给他,道:“老吴,这封信拜托你交给老道……唉,另外呢,我心愿已了,就要南下杭州,买船去南洋……先前多蒙你照拂,朱墨在此谢过!”

    说着,朱墨对吴风深深做了一个道揖。

    吴风赶紧让开,想要开口,却忽然疾走而去,忽地,他又回头道:“朱公子,还请再等两天……道爷对公子甚为关爱,或者还有话说?”

    朱墨只好点点头。

    此时,心愿已了,想起系统还是太大而无当了,这种玩意儿怎么使得动?做到文华殿大学士以上,恐怕也没有可能,也许拿来做生意倒是个好帮手……

    当天在京城逛了一圈,又去翰林院预支了半年俸禄,一共五十两,到傍晚已经办了不少行李,就等老道那边还有没有话说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