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38:除夕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3章 若想人不知 (1/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欧洲战场、东南亚战场,跟上海又有什么联系了?

    乍一看是没有什么联系的。

    但我们不妨再接着往下说说。

    今年中,日本强行进驻印度支那南部,迫使法国签订《日法共同防卫印支议定书》,进而实际上控制了西贡、金兰湾海军基地,将印度支那变成其实现“南进”计划的战略基地和后勤基地。

    同时,欧洲战争爆发以后,英美两国在研究制定全球性战略时曾做过分析。

    英国其本身是一个欧洲国家,拥有庞大的殖民帝国。

    如果说日本在东亚的扩张威胁的是英国的四肢,那么德国在欧洲的扩张战争威胁的则是它的心脏。

    如此看来,很明显德国的威胁是要大于日本对它的威胁。

    但是,欧洲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争霸重点,美国的海外投资有很大一部分在英帝国和欧洲国家。

    甚至美国有很大一部分投资都在英国。

    德国想要侵占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这不是在放美国人的血?

    美国能够坐视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吗?

    战争初起之时,美国已经感受到了德国带来的威胁。

    因此,美英两国早在年初就在华盛顿的秘密会谈达成了协定,第一次明确了“先欧后亚”的战略。

    既然是秘密协定,为何还能知晓这一信息。

    其实很简单。

    针对当前的国际形势稍微一分析,也就不难分析出美国的目标和方向。

    正在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盟军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优势兵力打败德国,对日本将在东南亚发动的进攻只采取防御。

    原本美国用来防御东南亚日军的舰队,为了以应付英国危机形势,致使东南亚防御力量大为减弱。

    这一情况也正是因为“先欧后亚”的全球性战略,导致了在远东防御问题上让两国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此分歧就是由谁在太平洋上担当抵御日本的主要角色。

    其后不久,英国和多个国家再次商讨了新的战略部署。

    部署中要求,集中在作为主要基地的新加坡,同时守住香港和菲律宾这两个前进基地,从这两处封锁和袭击日本。

    然而美国认为其战略范围太广、承担的义务过多而拒绝接受,美英两国在远东防御问题上企图采取联合行动的计划再次破产。

    本身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中英两国已经意识到缅甸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受到日本进攻的可能性,已经开始筹划共同防御。

    甚至还在近期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不过协定签订之初,重庆政府曾提议派出军队入缅甸协防的。

    可是,应该觉得形式上的结盟就足以保证缅甸的安全,当即就拒绝了中方的提议。

    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中方自是不好再继续说什么,只能按照协定行事。

    为了防御日本,同时保证双方在欧洲战场上的利益不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