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袭1990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 以物易物的底气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到下半年,卢布的货币发行量,已经超过了可以接受的极限。

    对外贸易,创了有史以来的新低,还不到100亿卢布。

    这份秘密报告还指出。

    由于卢布严重贬值,老百姓购买力下降。

    国内的物资,商品,尤其是生活用品,极度匮乏。

    人们为了购买到生活必需品,就需要一大早开始排队。

    一望无际的长队,比水果新手机发布现场,可要壮观得多,光想想都让人胆寒!

    正常的商店,已经无法买到必要的商品,人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倒爷经济”。

    后来,切尔西自由贸易市场,涌入了超过十万的商贩,这还只是缩影。

    这等规模的交易市场,仅在首都莫斯科,就有5个。

    还有其他城市呢?

    当时还出现了囤积物资后,再高价卖出的“地下经济”,并且变得越来越猖獗。

    很多高官,二代们,干脆就是幕后黑手,政府也无力管控这些。

    能有现在的销售量,想想这些,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过,在陈东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按照一天销售1000件皮夹克,就是8万卢布,扣除掉各种成本,最少也有30万rb的净利润。

    30万?

    在这个时期的华夏人眼中,是一笔天大的财富。

    是需要攒一辈子,才能攒够这么多的钱。

    陈东赚30万才用了多久?

    仅仅只是一天!

    这样的赚钱速度,哪怕放到后世,也足够吊打99%以上的人。

    但也要看和谁比,和那些资本大鳄相比,连根腿毛都算不上。

    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快速拉进和资本大佬的差距,就必须利用一切能赚钱的机会。

    1990年,是最重要的一个年份。

    这一年,全世界的资本正在洗牌。

    如果错过了,哪怕以后成了明面上的世界首富,但在真正的资本面前,仍是个弟弟!

    ......

    旅店内。

    地上有棕灰色的地毯,墙上有五彩斑斓的挂毯,橱柜摆满了民族特色的玻璃器皿,就连桌子上,都有铜制的艺术雕塑。

    这个时期的多数人家里,都是这样的风格,这和他们的文化有关。

    此时!

    陈东正和西姆举杯。

    “西姆,为我们上一辈的革命友谊干杯!”

    “干杯!”

    西姆先是小心品尝着,来之不易的伏特加,接着,一饮而尽,从他嘴里发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