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年花开198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你敢用我,我就敢花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r/>    十年寒窗,确实是值得肯定的,但家庭条件,也不能是被人鄙弃的。

    无数的寒门学子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富一代,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就不应该心安理得的花他老子的钱吗?

    理性的看待问题,不断弥补自己的短板,才能超越那些先行者,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人穷志不短,关键在“志”,而不在穷。

    李野没心情跟他们打嘴仗,夏月她们又没指名道姓的,费劲踩那狗屎干嘛?

    但他还是想知道事情的原委,就问同桌文乐渝是怎么回事儿。

    文乐渝撇了撇嘴,道:“陆景瑶给夏月写信,显摆自己发表了一篇诗歌,赚了五块五毛钱的稿费......她以前花你的钱多了,挣这一回钱就觉得自由高尚了........”

    “稿费?”李野有了豁然一亮的感觉。

    “嗯,才五块五?”文乐渝小声说道,听起来颇有安慰的意思。

    但李野的心情却不一样了。

    对哇,我可以赚稿费呀!

    文抄公这个套路俗不俗?

    俗,忒俗。

    赚稿费这个模式烂不烂?

    烂,忒烂。

    但不可否认的是,赚稿费在这个年代,是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而且还没风险的赚钱手段。

    不用跑腿,不用外出,不用对客户点头哈腰,只要一纸一笔,脑子里有故事就可以换钱。

    李野感觉靠谱,尤其是现在郭嘉刚刚明确了稿费标准。

    其实真要认真讨论起来,大天朝的稿费,一直是下降的。

    像鲁迅时代凭稿费成为名人的事儿就不说了,就是77年之后,凭稿费过活的作者们也都经历了一个很滋润的春天。

    77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发布《关于试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规定了作者稿酬为每千字2—7元。

    80年,国家出版局d组制定了新的稿酬标准,提高到了千字3—10元,以后的十多年之间,作者稿酬都是“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方式。

    而到了84年,这个标准再次提高,到了每千字6—20元的水平。

    在这个每斤猪肉不到一块钱,大米两毛多一斤的时代,这个稿酬标准是极高的。

    想想吧!一个工人每月工资才三四十块,也不过对标作者几千字的稿费而已。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多么稀缺?对标后世,怎么着也算中产阶级的水平吧?

    但很多作者只凭两本书,就能达到这个标准。

    可是到了后世,“作者”都几乎跟“清贫”直接对等挂钩了,可见差距到底有多大。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刊物数量不多,出版社的书号也少,作者想要发表文章、小说还是有难度的。

    可这个难度对李野来说......最多只是有“一点点”难度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