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一道伐楚,姬定这才获得机会成为楚国客卿。
之后蜀君、苴君、巴君不都是上了张仪的当,搞得巴蜀现在是年年战火不休,新会才能够在蜀地成长起来。
而此次楚国大乱,也是因为张仪诱骗楚国结盟,结果反戈一击,新会才在楚国站稳脚跟。
这么说起来,姬定能够有今日,一半的功劳都是因为张仪啊!
惠施可也是辩论高手,他的意思很简单,你别管他说得有没有道理,他这人就不可信。
信他就完了。
这一句话就结束此番争论。
这高手过招,就在一瞬间。
魏惠王想到过往的种种,可是不敢相信张仪,哪怕你说得天花乱坠,老子也不信你。
谁信你可都没有好下场。
这出来混的总要还,张仪也要为自己的诚信买单。
劣迹斑斑的他,在失去秦国相邦的光环,天下诸侯是无人敢信之,也无人敢用之。
韩国其实也是被迫启用张仪,韩君只是让张仪在秦韩联军中担任要职,但在朝中,就还是公仲侈做主,张仪基本上是被排除在外。
张仪是失落的离开了。
可是在他走后,魏惠王便向惠施问道:“相邦如何看待新会的人人平等。”
这老头也不糊涂,虽然张仪不可信,但你惠施可信啊!
那你说说这个问题怎么办?
惠施便道:“大王可还记得,当初周济在此与孟先生辩论。”
魏惠王点头道:“寡人自然记得。”
相当当初,他不禁自言自语道:“当初周济不过是卫国一个小官,却敢在寡人的王殿讽刺寡人,寡人当时就认为此人绝非寻常人,他能有今日成就,其实也并不意外啊!”
也不知道是在夸姬定,还是在夸自己。
惠施稍稍点头,又道:“大王又是否记得,当时周济曾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惠王讪讪点了点头。
不太好意思。
因为他完全没有听进去。
惠施继续言道:“如今楚国便是被水覆舟,但此非周济之功,而是那楚国贵族之败。若是大王能够体恤臣民,能够爱民如子,便无须惧怕那新会,反之,大王纵使与秦国联合,只怕也无济于事,因为成败是在于民心,而非是在武功和阴谋。”
魏惠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惠相瞥他一眼,心道,如今事实就在眼前,但愿大王能够知错悔改。
其实惠施看得比张仪更加透彻,张仪看到的是其中利害关系,新会是反权贵的,那么权贵自然应该联合起来对付新会。
二者可是有着根本矛盾啊!
而惠施看到得却是问题的本质。
新会不是反权贵,而是顺应民心。
权贵若是以仁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