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户部尚书会推一次,皇上就圈选了,唯独这吏部天官,啧啧,眼下抓耳挠腮的人,只怕是不少啊。”
相隔不远处的值房,一帮刚换值下来的锐士,围在火炉议论着,烤着火,喝着茶,先前那些寒气都被驱散了。
这大雪下了数日,连带着紫禁城的各处,都增添不少新制的火炉,虽说辛苦是比先前辛苦许多,但不少待遇也跟着提了。
“咳咳~”
领着袁可立来喝茶的百户,推门进来之际咳嗽几声,瞧见屋内的烟气,皱眉骂道:“你们这帮杀才就顾着在这闲谈,那烟筒为何还没有装,惜薪司的人可说了,这新发的火炉和蜂窝煤,必须把烟毒排出去,不然时间久了,就等着中毒吧,你们要是因这耽误差事,就等着被宪兵司严惩吧。”
“是。”
“现在就安。”
瞧见有朝臣来,那些锐士纷纷应道,一个个就忙碌起来,袁可立没有多说其他,就待在一处准备喝盏热茶,暖暖身子,就去内阁。
变化,总是在悄无声息间形成。
没有特设皇家近卫都督府前,分守各处的诸上直亲卫军,尽管也都恪尽职守,可有些东西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眼下却不一样了。
内廷,不再是过去那个内廷,谁想知晓些什么,就能知晓些什么,当规矩和待遇,都能明确起来,内廷也就能形成闭环。 该省的银子必须要省,该花的银子必须要花,这便是朱由校的做事风格。
天子的威仪和神秘感,是需要人来维护的,没有人去维护,那这些就是闲扯。
彼时的内阁。
“这个毕自严究竟想干什么?”
方从哲紧锁眉头,倚着官帽椅,神情凝重道:“上任户部尚书,就要上疏裁撤辽饷,眼下国库是什么情况,他这个户部大司徒比谁都清楚,辽东有司,特别是几处兵备道,可向兵部递不少奏疏,向朝堂要银子,要粮食,要棉甲,要御寒之物,国库哪有多余的银子,拨给他们啊。”
“此事非同小可,要好好商榷才行。”
刘一燝脸色凝重,声音低沉道:“今岁的辽饷摊派至今,仍有不少没解递进京,这些都是关系到辽事安稳的。”
“本辅倒是觉得…毕尚书所言不无道理。”
朱国祚看了眼沉默的韩爌,端起手边茶盏呷了口,悠悠道:“辽事是艰难,可诸公别忘了一点,大明各地的情况也不乐观啊,不说别的,就说山东与河南两地,有司可都呈递不少奏疏,言治下雪灾严重,而上述两地的辽饷摊派,迟迟都没能催缴上来,是地方不想缴吗?”
“那朱阁老是何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韩爌此时说道:“就因为山东与河南两地的特殊情况,便不管辽地的危急了?再一个,辽东经略熊廷弼上任以来,只顾着想朝廷索要钱粮,他这个辽东经略,就没想过怎样帮朝廷减负吗?”
这还牵扯到熊廷弼了?
朱国祚眉头微蹙,看了眼韩爌,聊的明明是辽饷是否该裁撤,不过朱国祚也清楚,最近刘一燝、韩爌他们的心情不好。
原因嘛很简单。
吏部天官一职,迟迟悬而未决,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