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皇马几乎没有成功的向前直塞 (2/4)
到底孰高孰低。
比赛结果是闷平没错,场面上从局部到整体,出彩的地方太多了。
缺少进球让比赛的确不够精彩,如果不单纯看场面,这场欧冠半决赛%可以帮助非常多的球迷加深对现代足球在攻守平衡层面上的认识。
两队的关键球员图示相比较,皇马中场优势明显,得中场者得天下,客场作战的银河战舰在对抗层面实际处于下风,当两名边后卫%顶到中圈一带,技术优势和团队整体协作立刻就超过了曼城,这足以看出两队伤病名单对比赛的影响有多大。
曼城最有存在感的是后防线,从侧面反映了中场失势对后卫增加了太大的压力。
佩莱格里尼%的战术思想相当明确,依靠强硬的双后腰,在中场实施高位逼抢,针对bc组合没有足够的硬度,试图通过压制寻找破门机会。
唯一的问题在于拥有球权的局面下,曼城中场有足够的机动性、侵略性,横向串联和传球精度不足,作为组织和进攻节奏的控制者,大卫·席尔瓦肩负的压力太大,就让人万分怀念亚亚·图雷战略上的失当之处是,佩莱格里尼低估了客队中场所拥有的技术优势。
随着比赛的推进,皇马的球员在适应拼抢强度以后,发现了曼城的弱点:因为技术劣势,导致前场渗透能力不够这意味着曼城会在局部对抗当中轻易地丧失球权,于是比赛的关键点变成了球权的争夺齐达内作为新晋主帅还没有“暴露弱点”,他在球员时代拥有当世无匹的实战经验。
又经历过法国国家队%多年“锋无力”的窘境一一这是日后执教的宝贵财富。另外他很善于对比对手,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本赛季国家德比q第二回合,巴萨给皇马“菜鸟主帅”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比赛标尺。
两相对比,曼城存在如下劣势
技术和比赛阅读力参差不齐。
前卫功能单一(德布劳内和纳瓦斯尤其明显)。
密集防守态势下,前锋得不到更好的支援。
板凳深度不够-特指中场(皇马其实板深度也不够)。
这些劣势使得曼城在对方禁区的持球效果非常差,传球路线图忠实地还原了主队实战状态下存在的问题。
都是力拼中场,曼城通过中圈还是有章有法,但在二十米区域的中路渗透遭遇了强大的防守。
就算两个边路一度打到客队大禁区边上(即肋部)那又如何呢?没有合理的转移,就无法充分利用边路和肋部,进攻节奏又过于单一,中路的直传多数是红线(失败)告终,频繁丢失球权的结果,比拼的就是来回拉锯的奔跑能力,这样发展下去,下半场直接将中场优势送给了皇马。
反观银河战舰,在主队三十米区域内的持球和传递是成功的,尤其是两肋到两边的斜传次数,在进攻发起的时候,皇马的后卫线持球第一时间拉开场地宽度的趋势很明显一一中路遭遇高位逼抢,皇马就通过改变节奏、回和转移,将向前推进进行下去。
两队后腰的活动热点图几乎就是中场攻守优劣的代名词。费尔南多和费尔南迪尼奥在中圈几乎就是被绞杀状态,他们要承担的防守任务太多,组织属性无法得到正常发挥,在席尔瓦下场后,攻守节奏更是全面失控。
欧冠半决赛的比赛强度和英超联赛完全不一样,曼城中场三人陷入皇马六人包夹,就需要后卫线往上压,增加传球点,同时前场队友要回撤接球,提升向前渗透的成功率,可惜还没等曼城的整体运转正常,席尔瓦就下场了。
曼城的三名进攻型前卫(包括替换席尔瓦的伊希纳乔)在边路和左肋还是可以占到一定便宜的,但是请注意中路,那里就是个真空地带,缺少亚亚·图雷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