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戏剧年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7章 阿浔,你说个数吧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知道,下面就该是正题了。

    吴建邦与陈小奇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显然,两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那么自己这首同桌的你铁定要卖给唱片公司了。

    “这首歌,我们邦奇要了……”吴建邦的脸上,茶座里彩色的光柱不断闪过,显得有点滑稽,“你有什么想法。”

    “可以。”江浔晚上喝了点酒,坐在舒适的沙发里,显得有点心不在焉。

    哦,吴建邦下面的话一下说不出来了,他本来以为要费些口舌的。

    现在,广州的各大唱片公司都对这首歌虎视眈眈,太平洋,中唱片,都想接触江浔,自己一下飞机就全程紧护,没让江浔跟别的公司有接触的机会。

    说起邦奇,毕竟还是新公司。

    同城的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于一九七年,推红了李谷一、蒋大为、成方圆、费翔等歌坛影响深远的歌手;九十年代开始又签约推出了甘萍、李进、伊扬、火风、陈星等大批歌手……

    而同在广州的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后来推出了林依轮、李春波、陈明等一批全国颇有影响力的歌手,其中《一封家书》、《小芳》、《快乐老家》等一批流行音乐风靡全国,还出版过马季、盛中国、朱明英、阎维文、郁均剑等100多位艺界名人的专辑……

    除了这两家唱片公司,新时代影音公司,除了后来毛宁、杨钰莹这对“金童玉女”外,还拥有蒋大为、高林生、黄格选、陈少华、周冰倩等歌手……

    “阿浔,你说个数吧。”吴建邦终于说到了最后,这首歌能卖多少钱,或者说,邦奇能给江浔多少钱。

    江浔伸出手,笑着摇了摇。

    哦,吴建邦心里顿时有数了。

    这个数,是他跟陈小奇创办邦奇公司资本的大半了,也可以说是两人大半幅身家。

    大半身家都投到一首歌上,他还是有些犹豫。

    “阿浔,这样,你看不能商量一下吗?”吴建邦下意识地凑上来。

    江浔对这个时代歌手的收入真的不明白,他就是感觉,可以信任吴建邦。

    “你定。”江浔伸出五根手指头,把桌子上的烟与火推到吴建邦面前。

    哦。

    吴建邦明白了,他对广州熟悉,在这里也有朋友,对这里的歌手的收入是有了解的。

    不说原创型歌手,就说那些棚虫,就他知道的一位,在学生时代就是被同行们羡慕嫉妒恨的录音棚“十万大款”。

    因为现在的市场需要大量的卡拉OK和录音产品,这些棚虫去录音棚录卡拉OK,模仿齐秦、童安格,每天的收入都有几千块,最高纪录是有人一天录两张唱片,48首歌,可以赚到接近一万块钱。

    在九十年代初,日进一万元是什么概念,此时人均月工资只有几百块,房价只有几千块,一万块基本等于后世的十万块。

    每月赚十万左右,就能在广州能买一套不错的房子!

    “好,我同意,五百万就五百万!”吴建邦好象最终下了决心,“提成呢?”

    五百万?

    江浔到底是演员,脸上不动声色,

    可是内心早已波浪滔天!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