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戏剧年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0章 板儿爷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模样,也不象个板儿爷啊。”

    象不象,首先得从衣服上打量。

    丁志诚的工地上,有一四十多岁的大叔,丁志诚就每天给人家五块钱,让他把板儿车借给江浔一个礼拜。

    “大叔,干脆您这一身行头,都给我了得了。”

    哦,大叔看着江浔的牛仔裤与白T恤,犹豫了,“怎么,老刘,这一身配不上你?”丁志诚胳膊底下夹着一包,他用包扇扇大叔的肩头,“那我再给你二十块钱,脱吧。”

    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大叔麻利地脱下自己前胸后背破了几个洞的老头汗衫,又摘下自己的草帽子。

    “得,您这毛巾一并搭上,还有您这鞋……”丁志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差把人家大叔的内裤给扒下来了。

    哦——

    江浔接过来,一股刺鼻的汗味直冲脑际,差点就把脑仁给熏坏了,他长出一口气。

    得,他猛地把这汗衫穿在身上,又套上大叔那灰不拉唧的裤子,穿上那双底子都快断了的拖鞋。

    “这个戴上。”丁志诚戏谑地把一顶几乎千疮百孔的草帽子给江浔扣到头上,顺手又把那条几乎能顶得上一袋子尿素的毛巾搭在他的肩膀上,“好了,这下齐活了。”

    这光有行头可不行,大叔还给江浔作了简单的培训,三轮和自行车车把的用力不一样,自行车的车把活,而三轮的车把较死,骑三轮时,车把你得刻意的去用力,而自行车拐弯时不用使力自然而然的就拐弯了……

    还有,骑自行车是用平衡力来掌方向的,骑三轮车是用手臂力来掌方向的,骑三轮车时要把注意力放在手上就可以了……

    “老刘,你们平时在哪集合?”眼瞅着江浔还在练着,丁志诚就象要把一位地下党同志送进白区一样,兴奋地问道。

    “一般都是在铁路货运站,家具店,信托店门口儿趴活儿……”老刘还是不习惯自己一身上下的干净,口里说话都文明了许多。

    “那成,就到信托商店,成吗,最近的……”丁志成发动起车来,“嘿,浔子,成了吗,你自己个跟上啊……”

    这大热天的,等江浔骑到时,浑身上下跟水里捞出来似的。

    他也终于看到了在这个江湖上久负盛名的一帮人——板儿爷。

    ”板儿爷“大约是只有北平,而且是老北平才懂的名词。

    ”爷“在这里不是指辈分,是尊称;老北平管有点地位的人叫“爷”;如有钱的叫“款爷”;过去做买卖的,管潜在的主顾也叫“爷”。

    在21世纪前,北平还没那么多汽车,货车也少,但城市发展,需要物流,这时平板三轮车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普通的运货,搬家,都需要平板三轮车。

    北平人管平板三轮车叫”板儿车“,蹬平板三轮的叫”板儿爷”。

    此时从事这种职业的,一般是20-40岁左右,干的是力气活,装车时帮着主家搬,蹬车,卸货时再帮着运。

    干这行的没点力气不行,蹬车也要有技巧,看着简单,但不好干。

    “您跟谁一起搭活儿,我这兄弟初来乍到,别让人

    再给欺负了?”

    丁志诚的担心很有道理。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