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戏剧年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6章 给国人做个样儿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江浔在人艺的楼里跑了一上午的事儿,不知怎么着就传到了曹禺先生耳朵里,老先生为这事乐了半天。

    “走吧,去中戏,看看这个新得了梅花奖的大演员。”他嘴里调侃着。

    可是秘书却有些愣神,曹禺先生要为一个小伙子特意去一趟中戏?

    他赶紧叫车,安排,待车子开进中戏,徐晓钟院长已经等候着了。

    “江浔,正在上课,英部长给他们上课,我把他叫过来。”

    “不必,我们去看看这个人艺班的孩子。”听说英若诚在给人艺班上课,曹禺先生满面春风,“你听说了吧,小伙子跑到人艺半天,愣是没人跟人家说一声祝贺。”

    徐晓钟也笑了,少年不知天高地厚,人艺拿出一位演员来,都是超越梅花奖的水准。

    “他今天讲什么?”两人信步朝教学楼走去,路上,曹禺问道。

    “不是剧本写作,不过,江浔这孩子的本了,写得不错……英部长今天讲的还是推销员之死。”

    在整个80年代,人艺推出了一大批颇受欢迎的“洋戏”,尽管故事都是外国的故事,但演员们不刻意扮演外国人,不戴假头套、不粘假鼻子,在语言上不使用外国腔,而是用更贴近中国化的口语表达。

    这种共识最终发展为一种特别的北平人民艺术剧院的戏剧风格,即“洋戏土演”。

    《推销员之死》就是其中之一,这部戏是美国戏剧大师阿瑟米勒的杰作,自诞生以来,在百老汇连演742场,哦,这位大师也是玛丽莲梦露的前夫。

    他是二战后世界剧坛上最优秀的戏剧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

    这部戏,是由英若诚译成中文的,主人公威利洛曼也是他扮演的。

    “……这场葬礼准会隆重!有的从缅因州来,有的从马萨诸塞州来,有的从佛蒙特州来,有的从新罕布什尔州来!全都是有汽车驾驶执照的老前辈!”

    还没有走到排练厅门口,曹禺先生和徐晓钟院长就听到了朗诵的声音。

    主人公威利·洛曼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不下于哈克贝利或盖茨比这两个典型的美国人形象,在国际戏剧界的地位,只比哈姆雷特稍逊。

    “我们可以参加一些世界级的戏剧节,出去锻炼一下……”曹禺边走边跟徐晓钟院长说,“当然,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出时代故事……里面是谁在演?”

    《推销员之死》在世界各地上演过,曾由达斯廷·霍夫曼担任主角。

    几年前,阿瑟·米勒到达BJ,亲自执导北平人民艺术剧院排演《推销员之死》,在他的要求下,英若诚亲自饰演威利洛曼。

    在中国,英若诚就是威利洛曼。

    现在,在这堂课上,另有其人当着英若诚的面儿,在扮演威利洛曼。

    哦,曹禺停住脚步,好的戏剧就是有这样的力量,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能被狠狠地击中心底最深的地方。

    他不知道里面的演员是谁,可是他的台词,一下子让人走不开了。

    “那小子准会吓得目瞪口呆,本,因为他根本不晓得——我是赫赫有名的,罗得艾兰州,纽约州,新泽西州——我在这些地方都是赫赫有名的……”

    曹禺

    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