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常先生这次来找我,有何贵干呀?”
常贵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身材矮道,“贵干不敢当,只是在下久仰甘地先生的大名,所以今日特地前来拜访,顺便有几个问题想要向甘地先生请教。》》]”常贵的表面身份只是一个商人,而真正身份却是华夏帝**情处驻印度的一名高级特工人员。而坐在常贵面前的这位印度小老头,便是在印度大名鼎鼎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在后世他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圣雄甘地。
“不知道常先生有和指教,不妨明言。”甘地用一口流利的英语问道。甘地的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他出生于英国殖民桎梏下的印度,成长在一个虔诚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的家庭。他自幼腼腆羞怯循规蹈矩。19岁时,不惜被开除种姓身份,远涉重洋,赴伦敦求学。异域的文明曾令甘地产生过深刻的自卑而拜倒在它的脚下,宗教陈规的约束使他在一个全新环境里无所适从。短时的迷惘与摸索之后,他终于放弃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模仿,坚持了原有的宗教信仰并兼收并蓄其他宗教教义,接受了英国法制思想的教育,取得了伦敦大学学院的律师资格。
“指教可谈不上,鄙人听说甘地先生,一直致力于为印度争取**与自由。但是先生想过没有,印度乃是目前英国最重要的一块殖民地,您认为英国人会甘心放弃这块殖民地,任由印度**吗?”常贵微笑着问道。此次常贵前来拜访甘地,就是奉了国内的指示,前来争取甘地的支持,虽然此时的甘地还不像后世那样有名,但是其在印度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如果能够争取到这个人的支持,对于华夏帝国将英国的殖民势力彻底驱逐出华夏自然是大有益处。
甘地微笑着说道,“英国殖民当局已经同意,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人便会允许印度**。”如今华夏帝国两路大军进攻印度,印度各地也不时爆发一些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暴乱。为了缓和和印度人之间的关系,保住这颗王冠上的宝石,不久前英国人才刚刚宣布,只要印度人能够帮助英国政府,打退入侵的华夏军队。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将允许印度**。
“以甘地先生的聪明才智,应该可以看出英国人之所以答应印度**的条件,不过是被逼无奈之下的缓兵之计罢了!甘地先生难道真的天真的以为,只要我们华夏军队退出印度,英国人便会同意让印度**?英国人一向贪得无厌,印度对于英国人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我敢断言一旦我们华夏军队退出印度,到那时候英国人没有了外部威胁,肯定会反悔。绝对不会任由印度**自治,英国人一向言而无信,甘地先生乃是具有大智慧之人,难道你也相信英国人的鬼话?”常贵一脸微笑的说道。
甘地闻言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甘地当年在英国学成归国之后,开始在孟买从事律师业务,却历遭挫折。第一次替人打官司就因临阵怯场而砸锅。半年后打道回府,在家乡拉奇科特靠兄长和亲友的资助维持律师业务。律师业务的毫无起色及令人窒息的环境。使他倍感苦闷压抑。当有个来自南非印度人的案子要他处理时,他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南非的历程。
在南非这个种族歧视根深蒂固无所不及的英国殖民地,甘地作为有色人种先后遭遇到了一连串的歧视与侮辱。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难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南非印度人反种族歧视的斗争。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正是在南非这块充满种族歧视的土地上,甘地对他曾经倾慕过的西方文明产生否定,培养和锻炼了自己从事公众工作的能力,掌握了作一个成功律师的秘诀,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人生观社会政治观。他在南非领导的艰苦卓绝的反种族歧视斗争,为南非印度人争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权利,他从中也试验成功了一种有效的武器——真理与非暴力学说及其实践。不过,在这种反歧视过程中,甘地对英帝国仍充满幻想。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回国初年,他坐三等车游历印度各地,以深入了解他久别的祖国。一年以后,他开始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主张,从事非暴力斗争,试验并发展了非暴力学说。他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战争予以支持,希望以此换取英国的开恩,给予印度自治。但是结果却令甘地有些失望,如果不是后来华夏军队进入印度,恐怕英国当局是绝对不会同意印度**的条件的。
常贵见甘地始终没有说话,知道甘地心里也是在犹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