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帝之天龙八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二章 惮位归隐(大结局)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果有任务无法外出,甚至都不能回宫团聚。

    面对皇子尚且如此勤备,大宋的王公贵族子嗣,又岂敢待在家里吃老米。通通被他们的家族长辈,给放到军中或官场朝廷历练,以希望他们能早日成才。

    这种猜测,伴随着大宋外放的大臣们陆续到位。很快便被确定了人选,赵平南解职军方一切职务,正式入主东宫,成为大宋的太子殿下。

    就在很多人猜测,立下太子之后,赵孝锡会对其培养教育几年,才退位让贤与这位太子时。半年之后,赵孝锡便下诏,退位将国家军政大权交由太子赵平南。

    这个速度,确实快的令人不可思议。而赵平南对于父亲,将这种上位,也当成是对他的一种考验。自然明白,这位父皇真的将若大一个帝国,全部交由他打理了。

    新皇继位,天下百姓自然不舍赵孝锡的退位。却也清楚,赵孝锡年近六旬,也可以算的上老了。早日确定皇帝人选,对大宋而言也有害无利。

    始终保持皇帝的年富力强,才能保证帝国长盛不衰。而赵平南继位之时,沿续赵孝锡时期沿用的制度,开始更换军方跟一方大臣的人选。

    在这种更换当中,自然免不了,会有一些纷争。这些打着赵孝锡时代功臣的一方大臣,面对失去权势,自然多少有些不愿。可军方的支持,让这些人同样无能为力。

    一朝天子一朝臣,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赵平南新上任,换一些新腹大臣,担任关键地区的职务,也是很容易被理解的事情。敢违抗,便是抗旨不遵。

    卸掉皇帝之位的赵孝锡,面对有些不甘让权老臣的哀求,也很平静的告诉他们。连他都觉得老了,才将帝国交给太子掌权,他们的权势能比他更大吗?

    从此以后,不再理会这些事情的赵孝锡,将所有精力都用到建设安养之地的事情上。同样卸任的萧峰,还有卸任国主位的段誉,也奉诏一直留在京城。

    三兄弟终于团聚于皇城,看着彼此苍老许多的面孔,三人都感叹颇多。在问及二弟虚竹之时,赵孝锡笑着道:“大哥,不急,到了安养之地,我们便能见到二哥了。”

    这一等又是半年,伴随赵平南采取安抚为主,却不容一方大臣置疑皇帝圣旨的方式。将帝国的大权,渐渐握在了自己手中,赵孝锡便知可以离开了。

    得知赵孝锡替四兄弟找的安养之地,竟然远在海外,乔峰等人自然非常意外。可赵孝锡却表示,到了那里他们一定会喜欢。而且在那里,没人会打扰他们的平静生活。

    既然决定遗养天年,那么就应该安静的享受生活。每天被朝政跟事务打扰,又何谈安养天年呢?儿孙大了,将来如何,都全是儿孙的事情了。

    至少这次皇位交替,赵孝锡其它儿子,都没任何意见。这些同样才能颇多的儿子,同样被赵孝锡外放到海外大陆,成为类似大理一样的国主存在。

    只不过,他们在海外,也能真正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利。虽然军队,还由大宋军队接管。但那里的政务,都由他的这些儿子负责学管理,权利同样不可小视。

    在颁布这些命令之后,赵孝锡也对他们说过,将来他们谁的子孙敢造反。其余儿子的子孙,便可集体诛之。这便意味着,想造大宋的反,除非他们真的能力甚大。

    如果他们能够单凭一方之地,便力敌其它海外公国,甚至于大宋的围剿。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这一任的皇帝,太不争气。被夺去皇位,那也是活该。

    虽然赵孝锡清楚,他创造的这个大宋盛世,能够坚持多少年未尝可知。可他却相信,这些分散到各地的儿子,能够一直繁衍生息下去,传递大宋的盛世传奇。

    呈平一年,赵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