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越加的不凡起来。
就如同赵孝锡母亲说,选择木婉清当正妃,也证明赵孝锡的眼光真的不错。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赵孝锡娶的这些女孩,并没皇室妃嫔那样明争暗斗。
眼下木婉清执掌后宫,已然得到众女的认可。加上她生下世子,其它女人也不用争。同时这些女人都清楚,赵孝锡很反感,身边女人私下的争宠之举。
那怕赵孝锡心里,很宠爱木婉清这个女人。可对于其它女人,他同样宠爱有加。那怕现在到了晚上,他都是按照规矩般,轮到谁侍寝就去谁的房间。
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让他身边这些女人都不好说什么。只是有些无奈的是,眼下给他怀上孩子的,只有生下世子的木婉清,以及过几月便会临盆的金妍儿。
好在赵孝锡也告诉这些女人,孩子这种事情急是急不来。会有的时候总会有的,也用不着太过担心。相反,少了孩子的牵绊,他们也能更好的享受二人世界。
随着西北的雪开始融化,赵煦也正式在皇城登将拜帅。清楚他指挥能力不行,也很大度将军队的指挥权,教给熟知兵事的章惇指挥。
只是在选定皇权代理人的时候,赵煦却出人意料,没做出任何指定。相反,他让六部尚书,以及坐镇京城的王师约,在他离开期间署理国事。
对于赵煦而言,虽然他的妃嫔也不少。可现在真正替他生养子嗣的妃子,真的很少。原本生了两个公主的他,最终还有一个不幸夭折了。
此次他出征大辽,临行时还将一封圣旨,放进了皇祠之中严密看管。虽然这看起来,是种有些不吉利的举动。可很多人都知道,那封圣旨上面写的是什么。
如果赵煦此次御驾出征,真的遇到什么危险。那么那份圣旨,便由掌管皇室宗祠的遗老们,给大臣们宣读他的遗命。到时便知,谁能替其执掌帝位。
这种密事,知道的人自然不多。只有皇室的宗老,还有几位大宋的老臣,知道这封遗旨的存在。可他们同样不知道,密旨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对于皇帝御驾亲征,最为担心的,无疑是那些皇帝的妃嫔。可她们都知道,赵煦决定的事情,几乎没什么可能挽回。更何况,此刻大辽同样跟大宋宣战了。
若是大宋此刻,罢兵休战,无疑是件有损国威的事情。为此,在京城禁军营地,宣布出征命令的赵煦,很快穿着黄金打造的铠甲,坐着象征皇帝的龙辇出征。
看着跪在皇城街道两侧的皇城子民,赵煦也第一次感受到,那些百姓对自己狂热的眼神。对于一个敢于御驾亲征的皇帝,百姓无疑也是很敬佩的。
觉得他的决定没错,赵煦对于胜利无疑越的渴望。可相比赵煦的乐观,章惇却清楚,这一仗不好打。大辽方面,提前做了准备,战事一起必将血流成河。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对大宋而言夺回便拥有了防御屏障。可对于大辽而言,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他们现在拥有的地位,也将大打折扣。
回归到原来那种游牧民族的生活,对于已经习惯居住在城里的大辽人,无疑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这次的战事,只怕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激烈。
唯一让他庆幸的是,那位琼州王并没坐观虎斗,相反在得知赵煦准备开战。秘密派遣的不少江湖人,执行所谓的杀胡令,让大辽排兵布阵也变得困难重重。
一些原本支持大辽皇室的部落首领,在被刺杀了之后。这些部落首领的子嗣,对于加入战争都不怎么感兴趣,相反对这个首领的位子非常感兴趣。
有争斗,就意味着有分岐。只要大辽的军队中存在分岐,那么大宋军队便能有机可乘。这点道理,章惇多少还是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