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帝之天龙八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章 撤军琐事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职责罢了。

    若是一支朝廷的军队,连最基本的保家卫国都做不到,又何谈他们是朝廷供养的军队呢?这些百姓苦了几年,好不容易今天能过个舒坦年,他们自然感恩骑军的到来。

    以其说他们舍不得骑军离开,是因为骑军今年打了个大胜仗。还不如说,这里的百姓渴望和平,能过上安宁的小日子啊!”

    这些话也许说的容易,可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尤其在宋朝这种推荐文治的大氛围下,武将跟官兵保家卫国的积极性,真的可想而知。

    此次若非骑军头上,有这个天子卫率的头衔,加上赵孝锡这个郡王钦差亲自出马。这一仗恐怕根本不可能,打出现在这番成绩来。

    一般的文臣武将担任钦差,单单要得到这些地头蛇官员的配合,就需要好好的沟通一番。绝对不象赵孝锡这样,拿到先斩后奏之权后,让这些路府官员都要忌惮一二。

    更何况,此次指挥对西夏作战,处置不当违抗将领的官员。赵孝锡给予的处置办法,并非以往向朝廷上折,参这些官员一本,等待朝廷收拾这些不配合的官员。

    而是直接先斩后奏,那怕他是个文官,赵孝锡也先斩了再说。这种血淋淋的铁血政策,令边关的这些各城官员跟守军将领,对赵孝锡也可谓又敬又怕。

    乱世用重典!

    在这种边境长年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拖拖拉拉办事不是赵孝锡的风格。除非对方官至知州那处级别,不然普通的一城文官,敢不遵将领等待的命运就是被斩杀。

    此次骑军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跟这些边城官员守军的配合,也可谓是分不开的。无论后勤还是补给方面,都可谓将令通行无识。

    这年头打仗,没有稳固的后勤保障,赵孝锡同样会抓瞎。会影响他的战略布局,想让骑军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只怕也不太可能。

    换做其它钦差大臣过来,或者一些老将出马提价统帅。这里的官员,决计不象赵孝锡到来时那样,要人给人,要钱出钱,要力出力。基本上,没人敢给赵孝锡制造麻烦。

    原因很简单,赵孝锡是皇族成员,就算此次打败了。到时候追究起责任来,还是那些不配合的官员倒霉。就算他杀了一些官员,到现在朝廷不什么都没说吗?

    至于那些知州级别的官员,更是清楚这位郡王爷的武夫性格。江南知州被秋后问斩,可就今年刚发生的事情。他们那敢去触这个霉头?

    连各路的最高长官,都要无条件听命于赵孝锡这位郡钦差的命令。下面那些知府跟小城官员,又岂敢对赵孝锡敷衍了事?除非他们真的活够了!

    喝过老百姓的一碗水,骑军也没直接摔碗走人,相反很客气把碗递回马旁的百姓。这年头,一个碗也不便宜,轻易也是舍不得的随便摔的。

    喝完水的骑军,随着高苟君下令上马之后,全军骑兵立刻翻身上马。沿着回成都的路,慢慢提速的离开,将这些送行的百姓抛在马后。至于下次骑军,何时在来这个地方,那就只有天知道瞎子!

    今年西夏吃了这么大的亏,又被吐蕃跟辽国折腾了一番。如果他们再不老实点行事,后果真的不可预料。所以,与西夏接壤的边境,至少两到三年将无战事。

    除了这些返回成都大营的骑军大部队,还有一支小分队则由三百骑兵组成,带队的统兵将领。正是此次战役结束,正式转正为游击将军的王子殊。

    他们此次并非押送俘虏跟战利品进军,相反每个骑兵身上,大多都绑着一个盒子。那些盒子里,乘放的都是此次战役中牺牲的骑军官兵骨灰。

    这些骨灰都是前次出京时,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