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七十二章什么才叫民意?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必然性,任何一种根深蒂固的体制,要进行改良,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弹。这种反弹,可能是政治斗争,也有战争。日本这么一个小国,民治维新都打了起来,大明如此之大,怎么会平安无事?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大明不是出了个开挂的陈燮么?一手抓军事,一手抓经济,两手都硬,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大明内部的反弹很难掀起波澜。这些年各地多有官员打着皇帝去旗号闹出点事情来,都被当地驻军无情的镇压了。整个大明类似的事件,发生了上百起。但是在报纸上,你肯定看不到这些内容。言论自由,不是没限度的。说的难听一点,报纸上骂内阁没事,骂陈燮本人生活**也没事,但是设计他搞出来的制度,那就肯定有事。

    尽管陈燮发出的声音没有人会站出来以激烈的方式抗衡,但是陈燮每一次的政治改革,都会拿出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每一次都在媒体上先做铺垫,然后才会启动。这么做的结果,自然是效率较低,但是每次改革的成果来看,都颇为客观。

    制定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这个政策必须是大多数人接受的,而不是强加的。

    “新的公务员制度未必完善,欢迎社会贤达斧正,敦促进一步的改良。”陈燮说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都歪歪嘴。现在敢于在报纸上喷陈燮的人,也就是一些老家伙了。仗着活不长了,嘴大敢说。这些人都是一些过去的清流。家里估计也没啥买卖人。

    陈燮在民间的声望太高了,值得一提的是,义务教育法全面实施的头一年,招致各种反对的声音。结果某些文人被读者人肉出来了。走在大街上被人指指点点都是轻的,一些大妈大婶的直接上烂白菜和臭鸡蛋。

    老百姓是最现实的,陈燮执政期间,锅里有肉的时候多了,肚子能吃饱的时候多了。孩子能上学了,地主的租子收的少了。这些都是很现实的东西,现在的大明百姓可不是以前了,不说某个乡绅就能随便忽悠的。就算是穷乡僻壤的,每逢赶集,都会有人拿着喇叭宣传各种新的朝廷政策。

    “大明的农民很苦,他们不到要辛勤耕作保证天下人的口粮,还要负担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在大明当下的社会变革之中,国家的政治改良,农民一直不是直接受益者。这是不公平的。在此,本总理郑重恳请各位国会议员,通过全面废除徭役法。今后各地官府需要使用劳动力,一律以工薪的方式,由地方财政指出。如果是国家公路干线、大型水利等工程,则由国家出一部分,地方政府出一部分资金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征徭役。”

    新年伊始,报纸上就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陈相在国会的讲话。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公务员制度改革,具体内容为,不论任何人。只要是合法的大明在籍百姓,年龄十八岁以上,接受过八年国家教育者,都可以报名参加该考试。这一考试,将起到选拨一些县里某个衙门办事人员了,怎么办?全国统一考试。成绩优异者录取。公务员将从国家最底层的工作做起,视政绩提拔使用,不设上限。传统的科举制度呢?怎么处置?很简单,进士依旧可以直接做官,从县令做起。举人、秀才同样具备公务员的资格,不用再考试。

    这一点看似公平,实际上还是引起了民间读书人巨大的反弹。江南文风最盛之地的苏州,传统的秀才们再次举行了抗议游行,反对内阁这一不合理的政策。结果这一次游行引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斗殴事件,民间另外一群读书人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也走上街头对抗。双方从最初的口角开始,演变成一场数千人的大规模群殴。结果自然是传统读书人大败,原因很简单,人数实在无法占有。双方斗殴的时候,经常有来自路边的助拳者,都是帮新式读书人的。

    比如路边某个小店里的掌柜,十有**就是某某财会学堂毕业的,又比如某个酒馆里正在喝酒的客人,搞不好就是技术学校毕业的。这些学堂都是民间自己办的居多,但是这些民间学堂的毕业证书,政府只要承认了,就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江苏这个地方比较特殊,义务教育开始的最早,从三年制度到现在的五年制度,继续读到初中毕业的大有人在,就算没读初中,转而去读各种职业学校的更多了。

    以前这些人的前途是注定的,到企业做事,或者去读更高一级的学堂(各类军事学堂、各类格物学堂),这些人不是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