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设专门的陆战队,编制为六个师,对此陆军部表示沉默。实际上这个时代的大明,海军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海军能带来海量的财富,而陆军则办不到。
所有在编军队的开支,都是由国家统一安排,与地方财政剥离。
1668年底不完全统计,大明拥有五百吨以上的船只数量,总数为两万零八百艘。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海上强国,而这个时候的欧洲,还在无尽的消耗之中。英荷战争第二次战争结束之后,反英联盟自动解散,法国波旁皇朝君主路易十四野心勃勃,开启了在欧洲大陆的称霸之路的同时,一支舰队从马赛出发,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会合大明欧洲舰队省会级战舰西宁号,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腊月二十六,陈燮在内阁发表迎新讲话,正式提出了税务统一制度,其核心内容,大明本土也好,海外殖民地省也罢,所有税务部门,统一由大明税务部管辖。税务部将向各省及海外殖民地,派遣税务专员,监督税收上缴和分配的情况,每个专员的任期为两年。
迎新讲话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强制义务教育制度,重点在于国会必须于明年三月之前,通过义务教育法,配合大明财政部和教育部开展工作。为此,大明财政将设每年财政预算的百分之三十五,用于该项政策的执行。
这是陈燮代理内阁总理之后,正式向外界公布他的具体执政方案。财政拨款向教育倾斜,这个信号看起来异常强烈,也是次日京师报纸上的重点内容。但是聪明人则悄悄的把目光对准了税务统一制度中的一个小制度,包税制度。好吧,这个制度是反动的。落后的,所以只在海外殖民地执行。这样做的弊端很多,但是好处是便捷,不用国家投入太大的力量。最大的坏处就是。各地总督可以通过这个制度,中饱私囊,也给了一些大商人可乘之机。
当然,这个包税制度,暂定试行五年。然后根据实际效果。再决定是否继续。
这个制度的最大好处,就是明年一年,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将一举达到一亿五千万元(华元),在此之前,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勉强达到五千万。多出来的一个亿的收入,自然是由各殖民地分摊了。其中一个印度,一年的税收定额就是二千五百万华元,并且根据税收专员的建议,每年一修订。北美金山殖民地虽然建立时间不长。但明年也背上了一千万元的税。小小的夏威夷,一年也要三百万的税。就连英雄港租界都没放过,十万一年。像朝鲜和日本这样的穷地方,照样一年五百万的税。可见统治阶级是多么的狠毒。当然了,交税最多的,还是目前南洋贸易量最大的爪哇省,每年税收高达三千万。江苏、辽东税收回归,单单这两个省带来的税收,预计就高达一千八百万华元了。当然只是预计了,实际要等明年的年底。
陈阁老临时组阁。抛出来的炸弹一颗接一颗,炸的人晕头转向。对于既得利益者来说,这其中有损失,但是也有收获更大的可能。总的来看。国内的利益肯定要受到陈燮政策的搜刮,这个没跑了。尤其是那些大地主,明年的日子肯定不好过,陈燮一准有后手收拾他们。利益的增长点主要在海外,这个太明显了。随便争夺一个海外省份的包税权利,就能吃的脑满肠肥。更不要说。大明的海外殖民地扩张,一直在不断的推进之中。是个人都能看到其中带来的巨大利益,想跟陈燮角力那是找死,既然干不过,就只好跟着内阁的指挥棒去动了。反应过来的各方势力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着眼于海外,必将开启了新一轮的海外扩张热潮。
上海县(华亭新区)一家名为《松江快报》的报纸,就把重点放在了对内阁新的税务制度的解读上,最后的总结为:较之以往内阁政策,陈阁老的政策体现为一句话,到海外去开拓吧!受到《明报》的影响,市井白话的行文方式在报界大行其道。传统文人固然不喜,但是架不住市场的需求就是这样。尤其是江南这些地方,民间经商之风盛行,识字的人也多,白话文的流行也就成为了时尚。甚至由新儒学派发出了呼声,传统行文晦涩难解,理应以白话文代替。这个呼声在民间得到了相应后,国会内有议员进行了提案,正在打嘴炮的过程中。按照大明国会的尿性,这种来自民间呼声的提案,不打三年以上的嘴巴仗是不会有结果的。
新年伊始,正月初八国会开张,复兴党江苏议员张荟提出一个议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