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的皇帝堂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39 武皇 阿夙 (3/31)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听到武崇训的哀嚎,阿夙转头解释道:“突厥诸部和吐蕃都是武周的一部分,各部落酋长都是武周的臣子。咱们这些人将来要和他们打交道,自然要学他们的语言。”

    “唉……”武崇训长吁短叹:“我阿耶也许学了突厥语。”

    “哈哈哈”武延基仿佛想起什么好笑的事情似的,大笑起来:“那个,叔父只会几句简单的寒暄话。据说这也是学了好久才学会的。”

    武崇训伸手要去打武延基,但因躺在后桌子上,由于身体的限制没有打到,笑骂道:“别浑说,阿耶会说好多句呢。你别说,阿耶和那些什么可汗说上一两句,他们这些人可高兴啦。”

    语言有时候代表着文化上的认同。当年魏晋时期衣冠南渡,王导为了争取南方吴姓的支持,还故意口作南音,吴姓士族也由此转变了对南渡侨姓诸人的态度。

    武媚娘也会一点突厥语,最近学了几句吐蕃文。

    武周作为疆域广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她对各民族持的文化有兼容并蓄的态度。

    当然武媚娘也从王莽的新朝失败中得到了经验和教训。当年王莽“奉天法古”,一心求古,乱改名字,而且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边疆夷族酋长不能称王,故降为侯,又将王玺改为印章。

    他还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单于”,“高句丽”改为“下句丽”。诸如此类的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引发了战火。

    武周建立后,武媚娘对诸部落加以抚恤,维护边疆的和平稳定,然后集中精力搞发展。仗是不好打的,每打一次仗,耗费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但武周也不怕打仗。

    贞观殿。

    “你觉得如意如何?”武媚娘突然问武婧儿。

    “什么如意?给谁改名吗?可以啊,如意,事事如意,听着就吉利。”武婧儿闻言说道。

    武媚娘颔首,下定决心:“那我们就改元如意。”

    “什么?改元如意?”武婧儿惊呼道。

    “都多大的人了,怎么还这样咋咋呼呼?”武媚娘瞥了一眼武婧儿。

    改元啊,武婧儿想起了历史上的武则天是改年号频率最高的帝王之一,一年据说最多会有三个年号。

    想起这个,武婧儿就替后世之人感到头疼,尤其是武周历史研究者。

    “陛下,”武婧笑道:“武周能不能不改年号啊?”

    武媚娘好整以暇道:“你难道觉得如意比不上天授?把如意换掉也行,朕还有几个备用。”

    武婧儿想了想,道:“太宗有贞观之治,高宗有永徽之治。武周治下海清河宴,百姓衣食丰足。比贞观永徽时,现在的疆域更加广袤,国力更加强盛,百姓更加富足,后世汗青之上必为治世。”

    说到这里,武婧儿抬头看着武媚娘,笑道:“先帝的永徽之治,不明所以的人只知道先帝治下只有永徽那几年是治世呢。但实际上先帝在位的那些年,百姓的日子是一天胜似一天。显庆不是治世吗?龙朔、麟德、乾封、总章不是治世吗?”

    武媚娘听完,明白武婧儿的意思,沉思半响,觉得武婧儿说得十分有道理。

    天授之治?

    “罢了,以后就用天授了。”武媚娘发现自己拒绝不了这个词语。

    武婧儿眼睛里闪烁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