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武婧儿保证: “没问题,我从不说大话。”
武媚娘对武婧儿的人品还是很信任的,想了想道: “你想要什么援助?”
武婧儿眼睛一亮,迫不及待道: “娘娘能给我一个学识高深的人吗?织造局的丫头小子每天就学些《兔园册》《千字文》,不懂诗书。娘娘若是有这样的人,就给我几个。#34;
武媚娘笑道:#34;行吧,我都怀疑你要办书院,教小孩考状元了。#34;
武婧儿听到“状元”二字,脑子灵光一闪,她猛拍自己的额头,叫道: “我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武媚娘看她一脸怪相,问道: “什么事情能让你这样懊悔?”“武状元!武举!”武婧儿脱口而出。“武举?”武媚娘重复道。
这武举是武媚娘首创,直到光绪末年才废除。武举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再造李唐的郭子仪。
武婧儿一脸郑重,看着武媚娘说道: “大唐边地和周围胡族聚居,这些部落民风彪悍,不易教化,慑于大唐国威方臣服,叛服无常。为边境安宁,这需要我大唐不仅有强盛的国力,还需要有杰出的将领。#34;
武媚娘道: “你的意思像考核学子一样去考核武人,为国家选拔将领。这个主意好,名将的儿子不一定是名将。国家太平久了,武将会越来越少。#34;
/gt;武媚娘一边说一边点头,脸上露出兴奋的之情: “这事需要从长计议,你提的这个主意好。大唐需要源源不断的将领,才能威震四方。#34;
武婧儿见武媚娘记在心里,将自己脑海中关于武举的事情都挖了出来: “咱们大唐不仅要有选拔人才的武举,还要有培养人才的武学,又要有武举子上升的路径……#34;
武媚娘见武婧儿掰着手指头说出要点,笑道: “你既然这么熟悉,不如你来拟一个奏章。”
武婧儿连忙拒绝,她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自己来拟折子就是外行指导内行,贻笑大方是小,危害国家是大。
“术业有专攻。娘娘让我拟织造局的折子我绝不推辞,这事我能干。但让我拟武举的章程,那还是算了。”武婧儿忙不迭地摆手推辞。
“你挺有自知之明。”
#34;人贵有自知之明。#34;
武媚娘笑着摇头道: #34;行吧,这事记你一功。#34;武婧儿走后,武媚娘将举办武举的事情和李治说了,李治欣然同意。
李唐一族武德充沛,李渊、李世民、平阳昭公主、李孝恭都是文武兼备的将领,特是李世民,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安天下。大唐是文武并重。
李治正要派人去拟折子,武媚娘阻止了他,道: “现在朝中的名将都在外面,陛下去找谁出章程?莫要找来外行人,误人误国。#34;
李治回过神来,笑道: “是了,英国公带着一群将领出征高丽,苏定方在吐谷浑。现在朝中无大将,也不好因此事烦扰他们,等英国公他们回来再做打算。#34;
武婧儿从宫中回来后,就开始收拾行李,前往苏州。
和武婧儿一起上路的还有一位武媚娘送来的老夫子,头发花白,不知是何来历,只晓得人叫钱年,在宫中教习宫女内监。
钱年这人一路上看武婧儿眼睛不是眼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