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的皇帝堂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我的皇后堂妹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nbsp;  夏去秋来,海棠树的果子染了红意,又快要到收获的季节了。武婧儿抬头眺望远方,一座两层的楼阁映入眼帘。

    那是座藏书楼,武婧儿所建,藏着她从皇宫带出来的典籍。藏书楼中想必有人正在抄写书籍吧,武婧儿猜测。

    藏书楼中的场景确实如武婧儿所言,书生们低头伏案抄写典籍。楼中规定,使用藏书楼提供的笔墨纸砚,书生每抄两份书籍,可以带走一份。

    若书生自带笔墨纸砚,楼中书籍尽可抄写,抄写的副本自行处置。

    此规定在藏书楼没建成前,就出台了。周围的学子们无不翘首以待,期待这位永丰公主殿下会从长安带回什么书籍。

    现实没有让他们失望,各种听过的,没听过的书籍,整整齐齐,排列在架子上。

    大唐现在的书籍大多都是手抄,武婧儿之前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等她注意到这种情况后,立马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报告给武媚娘。

    武婧儿带来的这批书籍有雕版的,也有活字印刷的。雕版刻出来的多是大家注释的儒家经典,活字印刷的是些不那么常见的书籍。

    李治和武媚娘现在手中屯了一大批书籍,正在思考如何使用。库狄云珠带走一部分在边地推广教化是一种用法,武婧儿在江南建藏书楼又是一种用法。

    gt;

    武婧儿知道后,给他们出主意,这些书籍看起多,但分到全国就如一杯水进了大海,不如每州分一套,并公开印刷术,让他们依此为蓝本印刷。

    李治和武媚娘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先这样吩咐下去。同时嘱咐宫中的印刷工不要停,印出来的书籍放到长安和洛阳的市内寄卖。

    武婧儿每月都会给李治武媚娘寄送一封奏章,里面写着苏州地区的物价、天气、民情、收成、吏治以及织造局经营状况。

    武婧儿现在既是内廷女官,又可以算是朝廷官员。因此她奏章的抬头写了二人,但多半是武媚娘

    最先看到,李治也是每封必看。

    武婧儿奏章简洁,废话极少,寒暄完立马进入正题,还弄了什么表格、线条、柱状图之类的,神奇之中又一目了然。

    全是干货,没有感情。

    李治看完戏称: “她这样的奏章,要是碰到爱听好话的昏君,估计早被扔掉了。”

    武媚娘在一旁附和: “是啊,三姐姐这样的人才碰到陛下这样心胸宽广的君王才能一展所学。三姐姐办的藏书楼不错。#34;

    李治对这个藏书楼印象很深,心中有了主意,道: #34;不如咱们在长安和东都也建个藏书楼,就让弘儿去督办。#34;

    #34;这个主意好。#34;

    这对夫妻对太子李弘抱有很大的期望,在他还是少年时,就以李弘的名义组织了一批大臣学者编纂了《瑶山玉彩》,为太子扬名。

    这次建藏书楼,既清贵又是收揽文人的好机会,李治自然想到了太子李弘。

    李治身体不好,不知寿数几何。他现在满心思要培养儿子,万一将来发生不测,太子也能独挡一面。

    李治派人叫来李弘,先将武婧儿的奏章递给李弘,让他看完说想法。李弘今年十五岁,容貌俊秀,气质温雅,与李治有六七分像。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