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病什么的,可苏隽后来才知道,其实那是抑郁症。
苏金兰因为离婚这事儿甚至曾烧炭自杀,幸亏苏隽发现的及时把她送进了医院,可她一个乡下女人,并没有什么积蓄,离婚时几乎是净身出户的,刘家那边美其名曰她伺候公婆这些年,也算是有点功劳,仿佛施舍似地给了一百块钱,可那点钱又能顶什么用?
苏金兰娘家那边的人早就过世了,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还得供孩子上学,哪样不花钱?
她病得一度无法起身,无法出门工作,他们娘俩差不多就是一个坐吃山空的状态,简直就像一场永远也醒不来的噩梦,生活里的各种心酸疾苦扑面而来,苏隽甚至曾一度绝望地心想,不如死了吧,他妈要是死了,那他也去死,死了就不用受罪了。
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反而解脱了。
可隔年事情突然迎来了转机。
“那时候已经是八八年了,你们宋家不但出钱建了许多免费学校,还做起了医疗方面的慈善,我妈那个病当时已经很严重了,身高一米六的女人,一度体重只有七十斤,甚至是六十七八斤,可想而知她瘦成了什么模样。”
“当时国内并不重视精神方面的疾病,忧郁症、臆想症、狂躁症等等,这些通常都是只用一句“疯子”来概括。”
“原本我也只是求助无门,听说你家在我们县城开了家医院,还有一个精神科,我就带我妈去了一趟,之后的许多年,我读的是你们宋家修建的小学,我妈也在享受着你们宋家带来的免费医疗。”
“对我来讲这些事情恩重如山。”
如果没有宋家,或许他根本活不到成年,早在年少时就已经因为绝望而走上了歧途,他甚至曾买过一瓶百草枯,只不过还没等到实施行动,就得到了宋家的帮助。
此后这十多年,得到过宋家恩惠的,又岂止是苏隽和兰茵这几个人而已,那些学校,那些免费的医疗,以及每年都要往贫困山区捐赠的物资。
宋二舅的货运行业已经垄断了市场,货运生意做到哪儿,路就修到哪儿,要想富先修路,不知带动了多少地方的经济,凭空制造并提供了多少个工作岗位,让人又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
甚至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