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空里的典故:重耳在外则生,申生在内则亡。
这个典故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两位公子的不同遭遇。
其中重耳流亡国外,最终重新回到国内夺取王位,成为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而申生留在国内,则死于权斗。
在如今如此复杂的形势下,萧逸选择主动避让,去岭南修铁路,这是他的最佳选择。
理由他也想好了,就是要完成先帝的遗愿。要知道,先帝之前任命他的,正是工部尚书一职,而且指定是要进行铁路网的设计与修筑。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借口,比得上完成先帝遗愿更合理呢?
听到他这么说,萧国公终于重重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公主则看着他,然后说道:“这次我不管你去哪里,也一定要带上我。”
萧逸有些诧异地看着她。
这可奇了。公主啥时候对自己那么有感情了啊?不过转念一想,倒也不奇怪了。
毕竟,之前皇后也是将她视为眼中钉的,要说之前不曾下死手,大概率是因为皇帝的缘故。
现在皇帝
死了,难保她不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对付公主。
于是他点了点头,道:“好,到时一定带你走!”
公主不再说话了。
三人再度陷入了沉默。
接下来的几天,满朝文武都忙得团团转,梁康帝被风光大葬;少帝梁煦登位。
在太后的一手操持下,桓家外戚可谓鸡犬升天,各个重要部门都开始穿插了他们的人。
就在这时候,萧逸的职务变动,成为金紫光禄大夫。这个职务是掌顾问对策,没有多少实权的。
同为正二品,但与工部尚书的职权,差太远了。
不过,萧逸在朝堂之上,却提出希望完成先帝遗愿,去继续修筑铁路,和完善铁路网。
太后反应也很快,给他加了个甘川道提举常平司的职务,将他打发去甘川道。
美其名曰继续完成先帝遗愿,并继续管理好甘川茶马道。
提举常平司,也称仓司,本来就是负责平仓、市易、河渡、水利之类的,甘川道仓司,顶天了也只是正三品。
加封这个实属临时的职务,又与修筑道路无关。
关键是,并不是萧逸想去的岭南地区,而是偏远的甘川道。
太后的理由也是杠杠的:“甘川道地处偏僻,更是需要
完善交通。
萧卿家为开通我朝通往西北西南之路鞠躬尽瘁,筚路蓝缕,属实辛苦。
待蜀道被开通,西北西南天堑变通途,朝廷再为萧卿家请功。”
萧逸:“……”
丫的,你才是鞠躬尽瘁,你全家都鞠躬尽瘁。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