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罗城的城墙被废,但当初城门上的谯楼仍是保存下。
曾巩为福州知州时,曾写道,红纱笼烛过斜桥,复观翚飞入斗杓。人在画船犹未睡,满堤明月一溪潮。
这首诗写的是北宋时利涉门外安泰河的美景,眼下利涉门通津门,靠近府学,又临着抚院,既是读书人聚集之地,也是达官显贵居所,夜晚十分繁华。
林延潮走在南岸上,望着河对岸的小街曲巷,又响起了箫鼓之声。不少达官贵人,富家公子撑着伞,从拱桥上走过对岸,夹岸楼阁中的青楼女子,临轩而立,湖绿,淡红的衣裙招展,目光撩人。
南岸上,屋檐下避雨的行人拍打着衣裳,待见雨水小了一些,又重新赶路。
雨水打在纸伞上,冷风拂在脸上衣上,林延潮望着河对岸的夜景,仿佛如一副美丽的水墨画,这样的墨色绝不是大都市的高楼大厦,以及后世拆了重建的人造景点,能渲染出来的。
独自走在河边,林延潮不由哼起了歌来。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
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
红尘里,美梦有多少方向;
找痴痴梦幻的心爱,路随人茫茫。
……
林延潮哼着当然是粤语版,这首曲子与当初唱这曲子的人一般,都是心中大爱。
林延潮边哼边走,突听几声曲笛鼓点,转过头看到河对岸的拱桥前有一园子,里面有儒林班在唱戏。林延潮当下举步过桥,走进园子,园子十分宽敞,种着花木,中央搭着戏台,戏台前搭着棚子,有十几张四人方桌,坐了**个人,一旁还有水榭。
水榭里用帷幕遮起,似有人家带着家眷来听戏。
雨水从屋檐上往下溅落,戏台上锣鼓齐响。
林延潮来到斜对戏台的一张方桌前坐下,收了雨具,搁在桌旁滴水,一旁自有人上来问道:“客官喝什么茶?我们这里煎茶很好。”
林延潮点点头道:“那就来一壶煎茶。”
“客官要什么糕点?这里有山药糕,栗糕。”
“嗯,那就山药糕,栗糕各来一份。”
戏台上,出来一个女旦,悠然唱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这不是陌上桑吗?”
不久茶和糕点送上桌来,林延潮喝着茶,吃着糕点,看戏听曲,一旁的人也是吃茶闲话。
还是城里好,这市井生活的俚趣,一股天下太平,四方无事的慵懒,令人有几分熏熏欲醉。
一出戏完,当下有班主拿着戏折子来到桌前,有人给了赏钱点了一出子都。
又听了一出戏,林延潮见雨小了,当下拿了伞回家。
漫步于河边,林延潮领略着市井繁华,读书人常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林泉野径,自有闲逸潇洒的意境,不过避世远居,终只是小隐,至于大隐,大隐隐于朝,就是身居庙堂,却志在玄远的读书人。东方朔曾道,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林延潮心想,这大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