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明朝生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一十七章 范文程到来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选好地方新建至少三个水泥厂,一定要在三个月之内投产码头的建设绝不能停,明白吗?”

    “是,卑职明白!”方以智立刻答应了下来,反正这年头的水泥厂也没啥技术含量,两三个月完全可以完成。

    “至于那些造船用的木头嘛……”

    说到这里岳阳沉吟了起来,这年头的造船用的木料大都来援于南洋和朝鲜、辽东等地,现在南洋还是郑芝龙的地盘,在舰队没有建成并形成战斗力的情况下自己还不宜跟他起冲突,那剩下的就是辽东和朝鲜了,只是如今的朝鲜是满清的地盘,唯一剩下的地方就是辽东了。带着满脑子的思绪岳阳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就在岳阳为建设山东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威海卫也来了一行人。这一行人乍看起来就象一队商人,但若是有经验的人则会发现除了聊聊几个人之外,剩下的数十人全都是精壮的汉子,他们的手掌全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眼神也要比平常人犀利,很显然这些人绝不是一些只会唬人的样子货。

    “大人,我们要不要先找个地方落脚。”一名汉子走到为首的一名中年人耳边轻声问道。

    “先不急,我们先到码头上看看!”

    为首的中年人脸色消瘦,身上穿着一件灰色的长衫,头上挽了一个道鬓,发鬓中间插着一根玉簪,脸上总是露出和蔼的笑容,若不是眼中不时透着一股精明的目光那就完全象一个普通的商贾了,这些人就是刚赶到威海卫的范文程一行人了。

    范文程接到了多尔衮的命令后就带着随从朝着大明赶来。他先是赶到了济南却扑了个空,后来才打听到岳阳已经到了威海卫视察海港情况,一行人又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威海卫。

    当范文程一行人赶往海边的码头时,并没有发现在距离他们不过半里地的地方有另一行人正和他们擦肩而过,这些人里就有他要寻找的正主。

    看着码头上络绎不绝的工人,头一次来这里的范文程很是好奇,他拦住了一名匆匆路过的年轻人好奇的问道:“这位小哥,劳烦你问个事。”

    这名年轻人看了看范文程,又看了看站在他周围的同伴点点头:“你问的,不过要快点。俺还有事要做呢。”

    范文程道:“这位小哥,这码头汇聚了如此多的人,不知道何事如此匆忙?”

    年轻人打量了一下范文程好奇的说道:“这位客人,你们是第一次到山东来的吧?”

    “正是!”范文程和蔼的笑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锭碎银递给了他并笑道:“我们都是刚从北方来的客商,到山东看看有什么买卖是能做的,只是以往听闻威海卫素清冷,怎的如今看来却是与传言不符啊?”

    年轻人掂了掂手里那锭碎银满意的笑了,同时有些得意的说道:“这位客官你说的那是去年的老黄历啦。俺们威海卫以往确实冷清,毕竟自打嘉靖年间闹了倭寇之后朝廷又开始禁海,这里大部军户都开始逃亡这里自然变得冷清起来。可去年岳侯爷入主山东后大力征收商税,推行新政并重开海禁。咱们这里才慢慢有了人气。不过要说真正兴旺啊,还得是岳侯爷要在这里兴建码头才开始的,你看到没有这里那么多人全都是在这里干活的,每天一百文钱一天一结从不拖欠。附近府县的人都来了!”

    “这么大的地方全都是码头?”看着犹如一条长龙般的码头雏形,饶是范文程自诩见多识广也不禁下了一跳。

    “那是!”年轻人一脸的自豪,“要说岳侯爷那老天爷派来造福俺们山东百姓的。原本咱们威海卫的百姓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每到灾荒之年就要有不少人要逃荒要饭直到来年才能回来,可如今岳侯爷来了那日子可就好过多了。不但下令官府出资修缮水渠挖水井,还给咱们发种子农具。到了如今农闲的时候还赏咱们口饭吃,你看看,即便是娘们每天都有五十文的工钱,男人通通一百文,这样的好事以前俺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