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燕绥强行无视荀彧自带的疏离之感,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谢谢文若担心我,但你放心,我能应对。”
面对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厚脸皮庄主,荀彧动了动唇,很想说并没有担心。
燕绥却不给他辩驳的机会,直接道:“其实速速把钱花完,主要还是因为董卓下令铸造新的钱币。”
“我从京城中来,这个倒是清楚。”荀彧只得随着燕绥转移的话题继续下去:“董卓铸行的小钱,既无轮郭,又无纹饰,还特别轻,百姓都不愿意接受,可是这和花钱有什么关系呢?”
郭嘉也是一脸好奇地看向燕绥。
古人再聪慧,也没有接触通货膨胀等经济学原理,燕绥在这上面略胜一筹,试图为自己庄主的英明形象添砖添瓦:
“董卓小钱含铜量极低,必然会导致物价飞涨。”她顿了顿,想说地更清晰一点:“因为小钱大规模发行,百姓不可能置身事外,尤其是卖东西的不可能不收小钱,不然就是往外赶生意。与此对应的,便是涨价了。”
郭嘉摇了摇扇子:“那百姓可以继续用五铢钱啊,五铢钱买东西不涨价。”
燕绥摇头:“人们会把五铢钱储藏起来,而把不值钱的小钱赶紧花出去,这就叫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规律。久而久之,货币的流通就会断了,百姓以后更倾向以物易物,抛弃掉朝廷发行的钱币了。”
她之所以这般笃定,不仅因为自己熟知经济规律,也因为历史上浓墨重彩地记载了董卓小钱对五株钱币市场的巨大破坏。
史书上记载,三国时候流通的不是货币,而是布匹和粮食。由于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三国时候都是收缴谷帛实物,甚至官员俸禄也不用金银铜钱。直到过了百年,钱币流通才逐渐复苏。
郭嘉和荀彧都是一点就通的人,闻言荀彧怒道:“董卓这厮,是要败坏大汉流传了百年的钱币啊!”
郭嘉也觉得棘手:“日后换东西要麻烦了。”
“是,一旦失去了朝廷的背书,铜钱就什么都不是了。”燕绥亦沉重道:“就算这时候出现了强有力的一个朝廷,重新铸造货币。但钱币买不了东西的观念深入人心,百姓的钱币的信任也不会回来了。”
荀彧皱着眉道:“我立即写信给京中的好友,让他们阻止董卓。”若是现在让董卓小钱退出流通,尚来得及。
郭嘉反对道:“董卓只专注眼前的蝇头小利,哪管天下基业?写信怕是无用功啊。”
荀彧却说:“董卓把持军权,却不见得事事兼顾,我写信给王允,看他能否运作,不然董卓小钱其患无穷。”
燕绥没再说什么打击荀彧。其实她觉得王允现在满脑子刺杀董卓,未必把钱币的事情放在心上。甚至绝大多数士大夫并不觉得这是大事,百姓买东西不方便了,又与他们何干?再说,就算士大夫联合起来,董卓为了一己私欲也会置之不理。他破坏钱币信用这事儿肯定会继续。
郭嘉看过来时,燕绥只道:“尽人事,听天命罢。”她朝着郭账房眨了眨眼,压低声音吩咐:“记得检查一下文若寄出去的信件,再派巡逻队的人同荀家仆从一起进京。”若是一味阻拦荀彧与外界联络,反而会惹怒了他。
方才的讨论已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几分距离,可不能让成果付诸东流。
但燕绥又不得不防,毕竟田庄稀奇古怪的东西多了去,比如这高产的作物,就不能轻易传到京城官员耳中。
郭嘉了然:“明白,我会让文若将不该提到的东西隐去,也不会让人乱说话。”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