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开局召唤不良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1章 将计就计 (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郭嘉和刘基自然也是表示赞同。

    贾诩默默不语,他在朝堂上,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低调的,只有到关键时刻,才会给李烨一些关键的建议。

    况且,他并不觉得李烨会因为惧怕联盟成势而放弃进攻长安。

    “好了,都静一静。”

    朝堂顿时安静了下来。

    李烨早已有了决定:“长安必须要打,至于诸侯联军,他们在等我大魏露出疲惫之势,否则他们没那个胆量,那我们就给他这个机会,也是給我们创造出歼灭其主力的机会。

    如果他们将主力部队,缩在一个又一个中原的坚城之中,孤才会更觉得麻烦,况且对付李傕、郭汜、马腾。韩遂之流,影虎军团,足够了。”

    “范仲淹。”

    “臣在。”

    “调往河东大营的军粮,是否已经备齐?”

    “回大王,”范仲淹立即给出了答复:“目前河东大营的军令,足以供给影虎军团一年之需,其余囤积在洛阳,可以随时向河东以及河内调度。”

    “很好,我国现在如果同盟军全面开战,各地军粮可支撑多久?”

    范仲淹思索几瞬后,回答道:“如果不从百姓手中加征,各地储备的存粮,可支持全国大军征战两年半,若是只启用部分军队,则年限可以增加,若是全面战争持续延长,则需要进行战时征粮制度。”

    “两年半嘛,足够了,先不说在诸侯联军挑事之前,我们至少还有一年屯粮,再说对付他们,也用不着全国兵力。”

    打仗、日常训练、屯田,这些所消耗的体力不同,因而消耗的粮食,也是不同的。战争对粮食的消耗,无疑是最大的。

    行军、作战,得保证士卒不能饿着,否则军心易变。

    其次,各地军粮在运输到前线的时候,也是有损耗的,而且这个损耗占了相当一部分。

    很多时候,打仗不是打不赢,对外战争也不是打不过,根本原因就在于粮道。

    由于生产力的水平不够,运输业的发展也不行,即使修建驰道,但是大量军粮的运送,特别是远征的时侯,譬如:漠北草原、西域。

    这些地方,军粮根本不是短时间能送到的,使用骡马运输,一路上运输的人得吃,骡马也得吃,再加上自然损耗,抵达时还有多少?

    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又能经受多久的消耗?

    百姓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不过,好在现在基本上都在内地打仗,沿途的各大要塞,都是有储备军粮,让运粮压力,减轻了不少,但是日后对付完颜氏,却是个头疼的问题。

    “华歆。”

    “臣在。”

    “向黄河沿线的军用粮仓,提前运输军粮,对于那些诸侯,我们还是得做好准备,无论我们什么时候发难,我们都得万无一失。”

    “臣,遵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