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开局召唤不良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0章 新政变法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邺城·甘泉宫

    官员任命后,便是后宫之事。

    身为礼部尚书的崔琰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大王,既已登位,当立王后。”

    李烨言道:“孤之正妻,乔婉,自当成为王后,尚书台拟旨下方,礼部择日筹备祭祀仪式。”

    “臣,遵王命。”

    崔琰刚退了回去,沮授就站了出来,拱手施礼:

    “启奏大王,臣有《新政十律》上奏。”

    “说来听听。”

    沮授打开小册子,说道:

    “礼制繁杂,以扰民生,乱世之中,治世之时,当简化礼节,以简朴为主。

    其一,丧葬之礼,皆宜从简,废除活人殉葬,少置金银财宝。

    其二,后人守孝,以守灵七日为主,之后可披麻戴孝,但不可废政事、误农桑、荒工商。

    其三,科举之中,士子多以单子为名,以至于多地县官出现重名之事,不利于管理。

    昔日王莽篡汉,复周礼,以双字名耻,至于后世约定俗成,然大汉历代,从未以双字为耻定于律法。

    故而,臣建议,推广双字名,此乃利国利民之事,以便于管理官员。

    其四,各地需按时登机新生儿,将现有百姓核实登记在册,此事御史台将不定期检查。

    其五,以优士,重农,尚工,兴商,为基本国策,不独尊儒,而欲兴百家。

    ………………………”

    沮授说了好大一会儿,一共总结了十条新制。

    “沮中书之新制,诸位可有异议?”

    孔融环顾四周,见没有官员出来反驳,便站了出来,拱手施礼:

    “启奏大王,臣以为不妥。”

    “孔从事,有何异议。”

    孔融悲天悯人的说道:“大王,祖宗之法,岂能轻变?”

    之前沮授提出三省九部的时候,孔融之所以没有出来反对,是因为那不过是对于权力分配的调整,和封建礼制没有关系。

    科举制的时候,一是因为李烨已经表明态度,二是在当下行科举,明确选官之法,符合世家和寒门的利益,孔融根本不敢对抗这三座大山。

    但是现在不同了,沮授的《新政十律》一出,基本上把孔融一直的坚守都给打破了。

    变法确实可以强国,这一点反对变法的人基本上也都知道,不过是变法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罢了。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以儒家正统自居,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数百年间,儒家在大汉天下,占据了绝对优势,其余百家虽然没有被灭,但根本无力对抗儒家。

    毕竟诸子百家都是依附诸侯而存在的,而大汉这个大一统王朝,付出的却是儒家。

    所谓盛极必衰,儒家一家独大数百年,内部早就分裂成了不同的流派,有了独立的思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