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那董魔头一不高兴,轻则罢官,重则下狱受刑,祸及满门。
董卓走到龙椅旁边的太师椅上坐了下来,隶属他麾下的官员,也都站在了百官队伍的前列。
董卓扫视着下方的文武百官,这里面就没有一个敢与他对视的。
“众卿可有事上奏啊?”
董卓话音刚落,董承便站了出来:
“臣,董承,有事启奏。”
“董将军有何事啊?”
“臣启奏陛下,董太师勤王救驾,抵御关东诸侯,主持迁都长安,没有太师,大汉危矣,太师之功绩,已告过伊尹、霍光,臣请陛下,加封太师为王,以彰显陛下之仁德。”
董承此话一出,下面那些原本害怕的百官也炸锅了,这件事已经涉及到了他们的底线,严重破坏了礼法。
其中一名白胡子老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昔日高祖有言,非刘氏者不可称王,否则天下共击之,太师姓董,不可违背祖制。”
“祖制?哈哈哈!”
董卓站了起来,“黄巾起义的时候,如何?十常侍之乱,又如何?祖制救得了你们吗?刘邦能帮你们平乱吗?
不能!只有咱家,可以扶持陛下,没有咱家,你们这些公卿大臣,早就该死!
董承的建议,谁同意?谁反对?”
董卓派系的臣子,自然是站出来表示赞同。
“臣,董旻附议。”
“臣,李儒附议。”
“臣,李傕附议。”
“臣,郭汜附议。”
“臣,樊稠附议。”
“臣,段煨附议。”
“臣,徐荣附议。”
“臣,张济附议。”
“臣,吕布附议。”
……………………………………
“其余爱卿,是反对咱家了?”董卓眼中露出凶光。
一员老臣站了出来:“臣,反对,祖宗之法不可变!”
“臣也反对,封太师为王,天下诸侯相仿,天下必乱,还请陛下三思。”
一连几个老臣都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董卓看着这几个出头鸟,又瞥向王允,如今的朝堂上,虽然有不少汉室老臣,但是真正有话语权,可以当领头羊的却不多。.
王允,就是其中一个。
董卓见他一只不发表意见,心中不免猜测:
‘这老儿先前将杜鹃送给咱家,莫不是对咱家服软了?也罢,就先杀着几个找死的老东西!’
事实上,在朝堂上,哪些人站自己这边,哪些人一心保皇,哪些人骑墙,董卓一清二楚。
“陛下,你怎么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