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止是乡村,就是城镇之中,也大都是以宗族为单位.在当时大部分人的观念之中,是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更多的是宗族.
这一点,哪怕到了后世,宗族观念强于国家观念,在某些地方还是存在的.
大明要强盛,必然要改变这个观念.否则宗族这种小群体会败坏大明的根基,从根子上腐化大明.
但这个问题又太难了,以至于钟进卫一路上一直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快近傍晚时分,钟进卫去到了幼学先生所在.也算是运气,先生并没有出去走亲访友,因此钟进卫得以了解到了很多情况.
钟进卫一从幼学先生的住所出来,已经得到消息赶过来的县令连忙向前参见道:"大人驾临鄙县,下官深感荣幸.特意备了薄酒,给大人接风洗尘."
这一天钟进卫遇到的事情,让他感觉有很多事情要做.因此他对吃没兴趣,直接对县令说道:"我要给皇上写奏章,今晚就住你们县城了.除非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否则不要打扰我."
县令稍微一愣,不过马上就作揖道:"下官遵命!"
他的级别比典史就高多了,在等钟进卫的时候,已经由东厂番役给他看了腰牌,让他知晓身份,而不是瞎猜.
至于钟进卫的身份,县令不知道,也不敢再问.这么多番役护卫着的官员,级别定然非常之高.
而且既然对方不想告诉他,他也乐得不知道.
钟进卫在县令安排的住所早早用过晚餐,就开始给崇祯皇帝写奏章.因为他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去,不能当面讨论,钟进卫就把奏章写得很详细.
在奏章中,他主要说了以下几个事情.
一,标点符号,黑板,粉笔在幼学教育中帮助很大,值得大力推广.但因为上幼学的多为家庭贫困户,用不起粉笔.因此钟进卫建议加大粉笔的研究,看如何最大可能地降低成本,使得更多的人能用得起粉笔.
二,就是关于拼音的事情,没有一套简单易用的识字方法,幼学的教学进度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幼学先生.为此,钟进卫向崇祯皇帝推荐了自己所学过的汉语拼音.
在奏章中夹着的汉语拼音使用规则中,钟进卫还列举了几个好处.有这汉语拼音,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幼学老师教认汉字的难度.
钟进卫还建议这套汉字拼音由朝中大儒进行整理之后,再编写一本字典,集合拼音,字形查字.这样只要学生有一本字典在手,自己都可以自学汉字.
三,就是有关繁体字的问题.人类自有文字以来,象形文字已经经过多次变迁,一个最大的趋势就是汉字变得越来越简单.但钟进卫认为现在的繁体字还不够简够简单,不少字的笔画太多,书写很麻烦,又费时间.
为此,钟进卫甚至还结合以前推广的大白话进行说明.文字和说话一样,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体现,只不过这种沟通不是面对面的沟通.
但不管如何,创造文字的一个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表达书写者要表达的意思.为此,文字如果以简单明了,容易记忆的话,就是最好的文字.
因此钟进卫建议朝廷组织文学大儒对汉字再进行一次简化.至少要把日常所用的文字进行简化,提高百姓的书写效率.
四,就是宗族问题.钟进卫先是简略地说了下今天遇到的事情,然后给崇祯皇帝分析宗族问题可能给大明带来的诸多害处.
最后,他向崇祯皇帝说明,要提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