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借天改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章 荣誉榜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问道:“哪七件新的开门事?”

    “新的开门七件事是:谈谐,听曲,旅游,博弈,狎妓,收藏,花虫鱼鸟。”温体仁回答完崇祯皇帝的话后,正了正脸色又道:“陛下,就是有些官员喜欢这些,带动百姓仿效,导致世风日下。此俗话就是一明证!”

    顿了顿又道:“这开门七件事,无不以财力为基础,朝廷俸禄不多,就开始贪墨受贿,包庇奸商,偷税漏税,而致国库空虚。”

    “没有的事。”

    “是啊,没听过还有这七件事。”

    “大明百姓富裕,玩得起这些,乃是陛下之德政。”

    “......”

    温体仁的话音刚落,一群人就各各话,否认的有,拍马屁的也有,就是要扯开温体仁话的重心。

    崇祯皇帝在上面看着这些闹哄哄的场面,不由一阵腻味,心知温体仁的怕是真的。现在一涉及到吏治,就一堆人出来阻扰了,这些人,真正能做事的没几个,拖后腿的反倒有一堆。

    建虏还在京畿,京师百姓等待赈灾,现在也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先放一放。崇祯皇帝看向钟进卫问道:“钟师傅,你怎么看这个捐助的事情?”

    那些大臣一看皇上没有接温体仁这个话题,也就不闹了,看中兴伯有什么法。

    钟进卫在一边倒是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明末的风气,有所耳闻。是要引导引导才行,不能一切向钱看,一切都以个人享受为目标,这种风气持续下去,迟早要亡国,就是不亡国,也会丢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眼下崇祯皇帝的问话,刚好是个引子,于是,他答道:“陛下,臣以为,不管这些烟花之地,是作秀也罢,还是惺惺作态也罢,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这么做了,朝廷有没有好处,难民有没有好处,布告的目的有没有实现。这些才是我们评判事情好坏的依据。”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点点头,认可自己的法,就继续道:“朝廷在布告里没有明什么人能捐,什么人不能捐,捐的话,是只能悄悄的捐,还是可以敲锣打鼓的捐。这些都没有,所以,要定她们为哗众取宠,也有不教而诛的意思。臣以为不可取。”

    不管从哪方面来讲,都没有严惩响应朝廷号召而进行义捐的人。崇祯皇帝点点头,做了结论:“朕也以为,不管良籍还是贱籍,都是朕的子民,不能因为其在贱籍而对其所做之善事加以惩罚。”

    崇祯皇帝着这些话的时候,眼睛就扫着刚才嚷嚷要严惩的那些人,看得那些人心里发毛。

    崇祯皇帝看完一圈后又看回钟进卫身上,道:“钟师傅,朝廷对此事须有个反应,你看是怎么处置的好?”

    钟进卫想了想,回奏崇祯皇帝道:“陛下,臣觉得,可以针对赈灾京师难民这件事,出一个荣誉榜,或张贴布告,或刻碑留念,或记入地方志里面,以示表彰。对事不对人,不管良籍贱籍,只要参与了赈灾,都记录上去,供人学习之,倡导社会风气向良性转化。”

    “钟师傅,何为对事不对人?”

    “就是不问出身,只管有没有做这件事。”钟进卫解释道。

    温体仁表示赞同:“臣以为此法甚妥,不费朝廷钱粮,就能扬其善,树其榜样。”

    “臣附议。”毕自严也奏道。

    之前要严惩的那些大臣主要是因为觉得对比之下丢了脸面,经过温体仁一搅乱,崇祯皇帝再一定论,又不是利益攸关的事,因此也就不再反对,默认了此事。

    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