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借天改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 货币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那该怎么用这二十万两呢?”崇祯皇帝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遵循一条原则:纸币出去,实物进来;实物进来,纸币出去。”

    这下连温体仁都晕了:“中兴伯的意思是所有纸币全部都要有对应的准备金?那岂不是没有额外的二十万两了?”

    “不是的,这里的实物,并不是一定要银两。也可以是其他资产,比如珠宝,首饰,房屋,田地等有价值的东西。”

    “钟师傅,再讲仔细些。”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你一个问题,我一个问题的配合着钟进卫。

    “还是刚才的例子,朝廷不是有了额外的二十万两纸币了么。这个时候,百姓张三,手里没有银两,但又想做点生意,或者买点急需的东西,就可以拿他的房屋等上述所值钱的东西来抵押贷款,朝廷根据他房屋的价值,打个折给他纸币。这样纸币就用出去了。”

    温体仁隐隐有点明白了,不就是现在票号的一些业务么。

    钟进卫可不知道温体仁的想法,仍然自己在:“而张三在规定期限内要还回这个纸币的,同时给一定的利息或者手续费之类的都可以。就这样,张三还回本金之后,朝廷额外印的二十万两纸币还都在朝廷的手里,但张三的利息却拿到手了。朝廷不就受益了!”

    “陛下,中兴伯所言之贷款和宋朝王安石的青苗法以及民间的高利贷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更胜一筹。”

    钟进卫看着温体仁跟崇祯皇帝汇报,也不发言,看看温体仁了解多少。

    “如何更胜一筹?”

    “青苗法和民间的高利贷都需本钱,但中兴伯所言基本无需本钱。实乃空手套白狼也。”

    崇祯皇帝点点头,嗯,这个无本的买卖朕喜欢。

    “不过,臣以为张三也可以向其他人进行借款,比如民间有钱人,钱庄,票号等等。这个利息钱,朝廷不一定赚得到。”温体仁又泼冷水。

    温体仁还理解的挺到位的,钟进卫暗暗点头,不过他也没有要表扬温体仁一下,而是回答他的问题:“朝廷可以和他们竞争,他们都竞争不过朝廷的。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些钱庄和票号要控制住在朝廷手里,等以后成熟再慢慢放开,民间的借贷要进行打击。这个很重要,和民生关系太大了。”

    然后,钟进卫暂时先放开这个银行的问题,对着崇祯皇帝道:“陛下,这个只是其中之一的好处,还有没完的。”

    “哦,钟师傅,请继续。”崇祯皇帝一听,把目光从温体仁处转回钟进卫身上。

    “这种以准备金形式发行的纸币,可以想象最终是满足不了老百姓的纸币使用要求的。因为银两没有那么多。那怕以后再加上黄金作为准备金,也一样有满足不了的一天。”

    “那么该如何做呢?”

    “由这种准备金形式向信用纸币进行转化,就是不再需要准备金,朝廷根据老百姓要使用的一个纸币总量来印。”

    “那不是又走向贬值的老路了么?”温体仁皱眉头了。

    “所以还需要有回收制度,如果发现纸币有贬值的趋势,就要进行回收,而回收的手段,可以以朝廷的来年税收为担保,发行另外的纸币来回收之前的纸币。”

    两位古人又不理解了,这纸币,那纸币的,被绕晕了。

    钟进卫看他们的样子,估计了个明白,又解释道:“来年税收担保的纸币,可以换个名字,叫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