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我白了吴志军一眼,随手就拉燃一枚手榴弹往发现地雷的位置一丢……轰的一声,当我们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那枚地雷也已经不是问题了。
“继续前进!”
我有些不敢相信吴志军在原部队是个连长,也许。他们还没有从和平世界里走出来,又或者这就是有打过仗和没打过仗的兵的区别,总之他们不知道用简单、直接的方法解决问题。
然则我所担心的却并不仅仅只是这枚地雷。因为我很清楚地雷这东西是埋下后就可以不管的。
但是……越鬼子为什么还要潜伏在路旁呢?而且还有七人之多……应该说不只七人,我想在读书人那个方向也有潜伏,只是读书人没有发现罢了。
所以……左边也有人潜伏,右边也有人潜伏,再加上山路中央有一枚地雷……这代表着什么?
不用说也知道,这本来是一个伏击圈,越鬼子本来有一支十余人的部队分别埋伏在山路两侧,只等着我们踩响了地雷后两面夹击……
也许有人会说,越鬼子只有十余人,他们怎么敢埋伏我军一个排呢?
战场并不是简单的加减运算,战场更讲究的是战术和火力配置,特别是在这个各种自动步枪横行的时代……在这战场上就发生过一个连队的解放军因为盲目冲锋而在五名越南民兵的自动步枪下死伤惨重的情况。
所以,只要越军两面互相配合得好,时机掌握得好……凭着十几个人完全可以以不对称的伤亡比例打赢这场仗。
他们为什么撤退呢?因为他们发现我们分成三路走……于是乎,他们的埋伏瞬间就失去了作用。
他们会就此放弃吗?我相信不会。
原因是什么?
这是一种感觉,我感觉越军并没有把我们这支部队当一回事,他们会以为我们沿着山路排成一路纵队走,并为此设下了埋伏……这就是他们小瞧我们的证据。
他们会怎么做呢?
召集更多的人吗?这种情况似乎不可能,更多的人就代表要消耗更多的粮食,这对于缺少粮食的他们来说有点无法想像。而且还很有可能因为目标太大而暴露,这就有背于游击战的宗旨了。
那么……他们也许会以我军左翼或右翼为目标再来一次伏击,虽然不能将我们全歼,却可以取得一次小胜之后迅速撤退……
想到这里,我当即在对讲机里下令道:“一班跑步前进,二班、三班随后跟上!各单位做好战斗准备!”
“是!”
“是!”
……
气氛在我下令的那一刻就紧张了起来。
吴志军也许根本就不明白,刚才我还否定了他加快速度的建议,现在马上就命令部队加快速度并做好战斗准备……但在这时我也来不急向他解释什么,当然也不需要解释,他更需要的是看和学习。
为什么要加快速度呢?如果越鬼子正在前头不远处布置伏击阵地,而且还错误的估计了我军的行军速度,那加快速度之后会发生什么?
没错,在他们布置好之前就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所以有准备和没准备只是相对而言的,越鬼子以为自己是只正在捕蝉的螳螂,谁又会想到那螳螂摇身一变……马上就成了黄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