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明末当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01章 舆论哗然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p;   但是因为这么多年的思想惯性,文化惯性,让大部分的百姓,对于女子读书这件事,天然的就是排斥,他们觉得,女子读书,没有任何的意义。

    所以,哪怕是朱慈烺说了,所有适龄儿童,都需要上学,但是一般女孩儿在勉强读了两三年学之后,就会立刻被喊走。

    这些父母说的话,其实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做什么??

    反正都是要嫁人的,还不如回来帮忙做些农活!

    没有什么人在乎这些。

    所以,关于女子教育,其实一直都不怎么样。

    朱慈烺就是想要借着国公征婚的事情,让女人受教育这件事,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

    在朱慈烺看来,让女人读书,本身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想要扭转女人读书无用论这个点,才是真正的问题!

    现在如果自家女儿读了书,能够嫁给一些权贵,这些普通百姓,会放弃这个可能吗??

    再进一步,如果女人读书了,可以和男人一样,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朝廷命官,拥有编制,能够给家里带来收益。

    那样的话,这些普通百姓,还会制止女儿读书吗??

    其实,大部分普通百姓之所以不想让女儿读书,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他们觉得女儿读书,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办法给他们带来足够的收益。

    底层百姓有底层百姓的生存法则。

    他们都觉得女儿读书有什么用?反正迟早是要嫁人的!

    就算是读书了,也没有办法给他们带来什么收益。

    如果不能扭转他们心中的这个观念和想法。

    哪怕就算是到了几百年以后,也照样有人会不同意女人读书!

    这是一种思维惯性,也是百姓的一种朴素想法。

    很难说这种想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因为在资源少的情况之下,百姓们的大部分行动,都是以生存作为最优先的考虑。

    只有在物资十分充沛的现代都市,对于女性是否要读书这件事,才彻底的没有了争论,因为他们的物质已经十分的充沛了。

    家中男孩儿也好,女孩儿也好,读书是理所应当的!

    甚至不说是现代,就算是古代,古代的大户人家里面,女儿如果不识字,不懂得琴棋书画,照样也是会被人嘲笑。

    这就是资源集中,资源充沛的人的想法,他们不需要考虑资源的问题,那读书,本就是他们无聊之后的追求。

    所以,其实你也很难批判他们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

    因为所有人的批判,只是站在一个高的角度,站着说话不腰疼,仅此而已!

    但是眼下的大明是有钱的!

    虽然不能平均分配给所有的百姓。

    但是,关于教育,朱慈烺无论如何都要做到,至少让所有的小孩儿,无论男女都能够享受到充沛的教育!

    在朱慈烺看来,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够塑造出一个个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