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章 在下若为巡抚......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少损耗还不都是他一句话?这并非没有先例,很多贪酷的地方官横征暴敛,都是通过加耗手段来实现的。

    方应物这算是威胁么?告诉他们想托关系从朝廷方面压下来是没用的,地方官员也有地方官员的变通对策!

    又有人冷声道:“好,好,若真想加耗,我等自然是拦不住的,那就请官府来加罢!”

    从加耗方面入手,王恕当然想到过,但是担心引起更直接的激烈反弹。

    因为加耗是赤裸裸的官民博弈,没有“朝廷法令”这种转圜余地了,只能正面硬碰硬的对抗。

    所以刚才王老大人没有提到这茬,一是防止事态过于激化,二是想留为后手。可是他没想到方应物冒冒失失的将“加耗”抛了出来,这让王恕心里又是一通大骂。

    他开始考虑是不是拼着别人笑话,将方应物赶出去?这真像是来捣乱的。

    却见方应物大笑道:“在下若为巡抚,今年当然是不加。不过今年府北遭了水灾,需要钱粮赈灾,似乎济农仓不太足用,为之奈何?

    诸公作为本府名流,眼见同乡遭难,莫非不想表示心意么?每亩加耗二斗作为赈灾粮,这还是能支持起罢?当然,如果诸公没有善心,那就可以不必在意我胡言乱语。”

    本地众人一片默然,一时之间谁也没有开口。王恕却难得老眼大亮,自己怎的就没想到这个名头?方应物处事还是有两把刷子!

    用赈灾的名义在民田这里加耗,大义和道理上就能站住脚了,至少增加了地方大户的拒绝成本。

    再说加税这种事就怕开头难,一旦开了头,确实加征二斗粮,那就容易形成定例。

    如此看来,时机已到,王恕决定抛出自己的真正杀手锏。他咳嗽几声,将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诸君听我一眼本官巡抚江南,见这苏州府拖欠钱粮甚巨,陈年旧账,累计无算。故而本官意欲奏请朝廷,豁免掉历年拖欠税粮。先前与朝廷诸公书信往来。提议过此事,诸公并无意见。或可乐见其成也。”

    场内一片耸动,方应物也微微惊讶,原来这王老大人也有后手!常言道,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这就是那个甜枣么?

    江南本来税赋较别处为重,又因为永乐年间帝都北迁,税粮解送也随之变化,原来只需解送到南京。现在则需解送到北方。

    结果距离遥远了十倍,税粮成本急剧增加,从到导致负担严重增加,出现了大面积的严重拖欠现象,苏州府作为财赋重地首当其冲。

    这种拖欠到宣德年间达到了顶峰,据说当时苏州府从永乐到宣德期间,拖欠税粮达七八百万石。最高峰时期,苏州府每年新增拖欠达百万石。

    后经宣宗皇帝大力治理和豁免了一部分,但仍有大量税粮拖欠至今,成为很难彻底根治的顽疾。

    目前仅苏州府拖欠历年税粮就高达三百万石,数目仍超过了全年额定税粮。如果能全部豁免掉,那自然是给苏州府解了套。

    却说众人反应过来后。一起感谢道:“王公仁德,此诚为善政也,吾等皆感念于心。”

    听在方应物耳中,感到本地人道谢其实只是漂亮话,没有半点诚意。也毫无实质性表示,好像国家豁免拖欠钱粮是理所当然似的。

    其实也不怪他们。拖欠钱粮是累积几十年的事情了,苏州人早就死猪不怕开水烫。

    这些年来,可谓是年年催缴,但却是年年还不清,还了旧的又欠新的,凡大户人家多半都是有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