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章 惊则气乱, 恐则气下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怔冲两大类型。且常伴有失眠眩晕,健忘、浮肿、耳鸣等症状。

    古人文献中将心悸分为惊悸、怔忡两大类。

    惊悸常因惊恐、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而诱发多因惊而悸,时发时止,不发作如常人,多为功能性症来治疗较易;

    怔冲,则无明显诱因,症人心中终日悸动不安,甚则空虚而动,动可博衣,不耐劳累,常伴乏力、喘脱,精神疲惫、脉虚结代,我为器质性症变,治愈甚难,有人认为惊悸即为怔忡者。

    心悸包括西医多种疾病,如,记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林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证,预激综合证等。

    多种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律衰竭,高血压、心肌炎、心仓炎、肺心病、风心病、甲亢、神经功能症等多种疾病。

    当然,这些症状都是现代西医的一些说法,我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方便你知晓,能更好的理解。”

    陆轩也是有些无奈,他之所以要这么说也是没办法,如今西医盛行,很多中医理念的内容他说了患者肯定听不懂。

    可若是换做西医理论中提到的病症,无论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大概都是能够明白的。

    “在这些疾病的某一阶段,可表现出心悸的症状来。

    由于心悸一证所表现的病种甚多,病情轻重比较悬殊,故其辨证不易,诊治甚难,有许多证型治疗颇难,故多属癫狂痫范畴。”

    陆轩又道。

    其实,他还有很多内容没说,倒不是不想说,而是有些东西说多了,对方也不一定就能懂,最关键的还是说了反倒是会加大对方的恐惧心理、

    就比如心悸的病因。

    心悸的病因十分复杂,历代论述和今人的认识,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

    其一,心阴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什么意思?

    心阴心血因久病失养,或劳欲过度,伤脾损肾,多种原因的出血未复或先天不足,禀赋衰弱等原因,久而久之,心阴心血乏源或亏虚导致心之阴血两亏。

    不能奉养于心,致心失所养而发生的心悸,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属虚证阴证癫证。

    其二,肝肾阴虚,虚上扰心。

    这种情况太多都是因老体衰,久病失养,房劳过度等原因,导致肝阴不足或肾阴亏虚,一则肝阴不足,肝火内炽;一则肾阳亏虚,水亏火旺,均可因虚火上扰动心脏而成心悸之证,属肝肾阴虚癫症。

    其三,心血瘀阻,气滞结阻。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因心气不足,心阳不振,不能鼓动血液运行,致心血瘀阻,或寒邪入归心脏,两寒凝滞不通;或因痹证日久,内归心脏,致心脏痹阻;或年老日衰,疾湿痹阻脉络;或外邪内归心脏,气滞络阻等等原因,使心失去主血脉功能而悸动癫症。

    其四,痰饮凌心、痰火扰心。

    提到痰,就不得不提到脾了。

    脾失健忘,湿聚成痰或肺失之降,津凝或痰或脾虚阳虚气化失司,水气内停等,均可致痰饮内停、日久凌心射肺,致心悸不安。

    或痰郁化热或挟肝火,则痰热内盛,上扰心神,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