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90东南亚之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四十三章 刘浩然的所见所闻 (1/1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穷!”

    “穷是这十3个省给我的第1印象,也是最深刻,贯穿整个游学阶段的印象。”刘浩然任由香烟燃烧,双目无神,好像回到了游学的那段日子。

    “我带了两百个孩子去游学,最大的十2岁,最小的7岁,他们基本都是23代移民,只有少部分是原东南亚华人。”

    “出身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从事各个行业,不论是农民还是商人、工人或者官员、军官家庭都有涉及,其中来自农民家庭的更多。”

    这是正常的,因为南华地区人数最多的就是农民,其次是工人。

    当初接收移民的主要机构是建设兵团,几乎所有移民都得加入建设兵团,那就是农民。

    “他们之中最穷困的农民,也拥有自己的砖瓦房,拥有几身合身的衣服,1辆拖拉机或摩托车。”

    “南华帝国时期,农户的平均年收入超过千元,个人平均收入超过3百元。”

    “而3百元,是华夏大地1千多万平方公里上数亿农民根本不敢想象的财富。”

    “即便是已经分给了农户土地,农户1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直到我去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这些。”

    “华夏大地上很多孩子1天的花费不足1毛钱,包括他们吃饭的费用。”

    “他们的3餐都只有粗茶淡饭,甚至以粗粮代替,即便如此,想要吃饱也需要没日没夜的干活,而且在冬季,他们会吃的更少,因为不能劳动。”

    “他们1年只能吃1两次肉,还仅仅是尝1尝味道,没有足够的营养补充,他们的身体普遍营养不良。”

    “因为需要劳作,农户们普遍更希望孩子们尽早下地,而不愿意他们去学习,哪怕是学校免学费免书本学杂费。”

    “不少学生去学校的目的,不过是为了1顿午饭,这样能省下1顿饭的粮食。”

    “整个华夏,只有有工业存在的地方,和正在开工的工程周边,情况会好1些,工人们对于孩子学习的愿望会强烈1点。”

    “根据我这次经历推算的数据,华夏地区约有90%的儿童营养不良,即便正在普及义务教育,学生毛入学率不足50%,退学率还超过1半。”

    “因为穷人家庭不能失去1个劳动力,许多十23岁的孩子已经是重要劳动力了。”

    “因为贫穷,不论如何宣传和治理,早婚现象依旧昌盛,在东南亚,十4岁的小女孩儿才上初级中学,而在那些贫困地区,十4岁,已经有了孩子。”

    “因为贫穷,婚姻法、义务教育法、基层治理条例等各种规章制度无法实施。”

    “因为无法有效实施治理手段,又会让这种贫穷逐渐延续下去。”

    刘浩然说着,潸然泪下。

    他亲眼见到1个十3岁的孩子难产,因为缺乏医生和医疗资源,1直喊着疼,被疼晕过去,然后又被疼醒过来。

    跟随游学队51起行动的医生中并没有妇产科医生,唯1的内科医生尝试接生,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因为没有剖腹产的经验,手术进行1波3折,好不容易取出孩子,却发现这个发育不良的孩子已经因为缺氧死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