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52 太子丹出逃 一更 (2/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sp;   魏无忌在战场自缢前,将门客悉数遣散,推荐给熟人故交。

    张耳就留在了赵国,在平阳君后人门下继续当门客。

    平阳君后人将朱襄曾经住过村落的村人迁徙到自己封地的事,张耳应当是知道的。

    秦公子政年幼时曾与村人互换礼物,并声称会灭赵的事,张耳应当也听说过。

    虽然庶人难活,十几年过去,当时迁徙到平阳君和平原君封邑的村人,恐怕大部分都是后来的流民。那得到帽子的农人也小心谨慎,知道财不露白,没人知道他就是故事主角。这件事就隐藏了下来。

    但在平阳君的封邑中有一个农人用帽子换粮食,那时公子政已经是太子政,张耳只需要付出一块白馍,就能得到疑似能与秦王见面的信物,这对他是划算的。

    就算是假的,张耳也不亏。

    又不是强买强卖,张耳本来对这幢交易很得意。但他没想到,秦王政居然会对幼年时见过的庶人如此在意。

    秦王政离开邯郸时不过四五岁,应该是不太记事的年纪。他对邯郸大部分的记忆,应该都是从长平君口中得知。他可能知道自己送出了帽子,但对帽子和那个农人小孩的感情应该是没有的。

    秦王政可能会在伐赵时用上幼时承诺的借口,但说秦王政真的在意幼年时见过的某一个具体的庶人,别说张耳,这世间估计都没人会相信。

    但秦王政居然真的对幼时的事特别在意。

    他亲自来到了赵国,回到了曾经邯郸城郊的家,还询问村落里的人的去处,并特意点了那个他赠送过帽子的农人小孩的名。

    更糟糕的是,那个农人小孩居然没饿死。张耳想编些吹捧自己的话都没法编。

    张耳现在特别后悔。

    买帽子他不后悔。他后悔的是当时怎么那么抠门?自己又不缺那口吃的。虽然那个农人很可能是个骗子,但自己给他一袋粮食又不是给不起。

    不过如果回到过去,张耳恐怕仍旧只会随意给那个农人一块白馍。

    因为那个帽子实在是太破太脏了,又是十几年前的旧事。若不是张耳听过那个故事,想要赌一个万分之一的可能,绝对不会多看一眼。

    就算听过旧事的人,大概率也不会理睬那个农人。他们不会相信,有一个从未接受过任何教育,只知道在地里刨土的农人,居然会珍惜对待一顶幼儿皮毛帽子十几年。

    这之前,赵国发生过多次饥荒。就算真有那么一顶帽子,得到帽子的农人应该也早就用帽子换粮食了,怎么可能等到现在才换?

    可帽子是真的。

    秦王重视幼年往事也是真的。

    张耳本来在秦王离开赵国时,还抱有侥幸心理。

    或许那个农人已经死了。再过几年,他拿着帽子去咸阳寻找秦国贵族请求觐见秦王,归还帽子,就能编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求官了。

    但谁知道朱襄公一直留在赵国,替秦王寻找当初的农人小孩,还真的找到了。

    张耳就只能匆匆来请罪,痛骂自己鬼迷心窍,请朱襄公恕罪。

    “你赠送的那块饼确实帮他度过了荒年,他很感激你。”朱襄唏嘘完后,平静道,“你既然是信陵君的门客,应当有几分本事。我给你一个进入邯郸学府的名额,你好好读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