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他说:“佛,我今天早上成佛了。”
活佛说:“哦,成佛了,很好,随喜。你吃早饭了没有?”
他说:“我吃了。”
活佛问:“你为什么吃早饭?”
他说:“我饿了。”
活佛说:“喔,你这尊佛很了不起,还知道肚子饿了。”
信徒挠挠头不说话,知道自己被嘲笑了,也认清自己不是真正的佛。(注)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佛?
其实这个问题就跟道门的“怎样才叫得道”一样,两者都没有绝对的定论。
有些人不是佛却被称之为佛,有些佛经记载中的佛却不被世人认同。
法显自小被兰若寺收养,被灌输要一心向佛的理念,所以他也深究过“什么是佛”的问题。
遗憾的是,法显并没有找到能说服自己的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绝大多数佛门中人看来,法显都不是个合格的佛门弟子。
他不止偶犯嗔戒。
除嗔戒以外,佛门八戒中的第六戒不着香华,第七戒不坐卧高广大床,第八戒非时食,法显都不以为意。
甚至对这几条戒律有些反感。
好看的衣
服为何不能穿?好闻的香囊为何不能佩戴?舒服软和些的床铺为何不能睡?日中后为何不能吃东西?难道非得身披僧衣、草席硬卧、奉法时食才叫佛吗?
法显问自己的师父。
师父说,这是规矩。
法显问,为何会有这样的规矩?很明显这些规矩不合道理。
师父说,佛门自古如此。
法显追问原因。
师父就解释说,修佛的终极目标是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等等,所以合该舍弃一些俗世追捧的东西,也就衍生出了这些戒律。
法显笑了,说自己不向佛了。
他不想念佛了。
兰若寺的老住持分外生气,罚法显去往后山石室,面壁三个月思过。
在此期间,恰好圣贤城城主、当今大儒柳玉游学大和城。
老住持与其坐谈,就说起了法显的事情,痛心疾首。
柳玉见过法显,知道后者是怎样的一个人,非但不予安慰,反而还恭喜老住持。
老住持表示很生气,我家大弟子都不想念佛了,你是在幸灾乐祸吗?
柳玉就让老住持放心,说给法显时间,他断定法显一定能承担起兰若寺的未来。
到那个时候,就算法显不把自己当佛,世上其他
人也会把他当佛。
老住持将信将疑,最终还是选择相信柳玉的眼光,不再把诸多要求强加在法显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