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帝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五章:人的一生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p;   为什么要在会庆殿呢?

    会庆殿,是文武做事的地方。

    所以往大了说,就是混淆家法与国法。

    至于往小了说,那就是人家是太后,爱在哪儿在哪儿,皇帝都没急,你急什么?

    皇帝不急吗?

    皇帝很急!

    但是没有人为他说话。

    所以,范仲淹说了。

    皇帝有事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尽孝心,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上威严,谏言仁宗放弃朝拜事宜。上疏奏报内廷,没有获得答复。

    范仲淹又上书太后,请求还政仁宗。奏书入宫,再次石沉大海。

    很刚直的一个人。

    范仲淹不觉得他的做法有问题。

    但当时的晏殊,是真的被吓坏了。

    他是范仲淹的举荐人,而范仲淹做出了这样的事情......

    那岂不是会牵扯到他?

    所以他害怕了,顺便还训斥了一番范仲淹。

    然而范仲淹听着他的训斥,只是淡淡的开口道。

    “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说的很不错。

    所以随后,他就被贬了。

    贬去了一个小地方,当一个简单的通判,第二年,又换了个位置,还是通判。

    但正如范仲淹自己曾经说过的那样。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多次上奏折,陈述自己的想法。

    然而可惜,太后当权,自然不会搭理他。

    于是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

    三年之后。

    好消息终于来了。

    太后死了。

    仁宗亲政。

    仁宗对于范仲淹,他一直记着这个人。

    但要说现在就非常看重,却也未必。

    他只是给了范仲淹一个右司鉴,这个职位,无非就是对朝廷的政策进行挑刺和进言。

    职位一般。

    这个时候,就是清算的时候了,当年太后把持了那么久的朝政,要是不清算,还像话吗?

    但范仲淹这个时候又站了出来表示。

    太后当年,尽管把持朝政,但对于天下,也算是功过相当,至于清算,大可不必。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