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夷陵啊,这个地方,有些有名啊,昭烈帝你说是不是?”
刘备:“不是?和我有啥关系?这不是孙权的地盘吗?”
朱棣:“奥,我知道了,还没到,没事儿,很快就到了嗷。”
诸葛亮:“诶....陛下,夷陵一战,我蜀国精锐尽丧,还望陛下之后,切莫如此做了。”
杨坚:“其实打了也没啥,也挺好了,毕竟这才体现出来什么是真兄弟。”
朱瞻基:“确实,桃园三结义啊,这才是真兄弟啊。”
刘备:“我有点晕了。”
李治:“没事儿,这都是小问题。”
众人随意的扯了一会儿,主要是夷陵之战吧,刘备确实是打的拉胯。
不过说归说,陆逊真的不是吃干饭的。
东吴还是出了很多人才的,可惜,孙权不怎么样就是了。
当时李靖只不过是一个副将,对于整个的军事行动,没有什么指挥权。
当时的指挥权,在李孝恭的身上。
李孝恭看着李靖打了大胜仗,觉得他们现在士气正旺,一鼓作气之下,再打败文士弘,那么整个萧铣几乎就可以说是被平定了。
乘胜追击,那肯定不是问题。
李靖能赢,没道理他赢不了。
但李靖不这么觉得,那一战他清楚的很,占了偷袭的便宜,实际上人家的士卒精锐,顶多是有些气愤。
但绝对没有到丧气的程度,非但如此,对面的士卒恐怕还憋着一股气,等着要干唐军一回。
“将军,还是暂缓出兵比较好,避其锋芒,待到敌人士气衰弱再出兵比较好。”
李孝恭看了李靖一眼。
没有理他。
有时候人和人看一件事情,能够看出来的东西却截然不同,是这样的,李靖看到的是不能打,李孝恭看到的是应该出击。
这就是凡人和名将之间的差距。
李靖没猜错,那边的士卒,大多数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本身村寨之间就比较的团结。
对于当年梁武帝也是比较的尊敬,所以才归顺在萧铣的麾下。
上次一战,他们心中,有着怨气,要和唐军来一次堂堂正正的对决。
好巧不巧。
李孝恭就撞在了别人的枪头上。
李孝恭执意出战,而李靖觉得真的不能打,所以打了个迂回,迟迟不愿意出兵。
但李孝恭还是冲了,准备在获胜之后,就治李靖一个不从指挥的罪名。
但他没这个机会了。
一战之下,文士弘差点把李孝恭的脑仁给打出来。
唐军直接被文士弘打的溃不成军,在战场上都直接开始收集战利品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