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巨星1997:带着老婆孩子当顶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6章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小顾,我实话跟你说了吧。”

    从顾南出道那年,孟导一直喊“小顾”,喊顺口了。

    加上两人关系好,世界杯主题曲都是他给推荐的,也没必要太见外。

    “是这样的,咱们春晚过了第一轮彩排,上面的领导来看过,提了几点要求。”

    孟导缓缓说道。

    “第一点,整场晚会开场的爱国歌曲效果不错,但后续的节目流行音乐的味道太浓了,而且城市氛围太重。领导希望能够有一个节目,加强山区人民和城市人民的联结,最好是以民歌、歌舞的形式来呈现。”

    “第二点,今年会迎来澳市回归,希望能有一首像《东方之珠》这样朗朗上口的歌曲,加强国内人民对澳市回归的期待。”

    “第三点,语言类节目,相声小品是历届春晚的重头戏,老百姓就爱看这个。但今年几位老将拿出来的小品,都不尽如人意……”

    孟导双手捂着茶杯,边说边摇头叹息。

    相声小品从八十年代兴起,中间确实经历了十几年的辉煌期。

    可是近年来,随着电视和vcd的普及,影视剧、综艺节目、音乐等百花齐放,老百姓的欣赏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对语言类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老去,新人能挑大梁的不多。

    无论是表演者还是创作者,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形。

    一些优秀的创作者,转行去做更挣钱的影视编剧,不愿意写小品剧本。

    相声、小品的本子要求高,题材要新颖,语言要生动凝练,内涵深刻,包袱密集,笑点多,才能讨观众的喜欢。

    相比之下,已经套路化创作的影视剧就容易多了。

    大批创作者转行,就算是老艺术家亲自登门,也收不到好的本子。

    今年顾南给蔡高骏、朱平成两位老师写的小品,《主角与配角》,却是让孟导眼前一亮。

    这部小品无论形式、内涵还是包袱,都满足了高质量小品的需求!

    比起去年的《王爷与邮差》,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因此,孟导又打起了顾南的主意。

    不如让顾南再创作几个剧本吧!

    孟导是不会写好剧本太多的!

    顾南眉头微皱,让孟导心里一阵紧张。

    孟导连忙解释:“小顾,你是不是觉得太为难你了?我也知道,提这样的要求,有点冒昧,你都已经准备六个节目了!但是吧,能者多劳,缺了你,别人还真不行!上春晚也是一种荣誉,你看是不是……”

    顾南知道他误会了,笑着说。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觉得,如果我再加两首歌,两个小品,春晚上全都是我的名字,这是不是不太好呀?”

    顾南关键时刻,不会傻乎乎去追求低调,该高调的时候势必要高调。

    去年他在春晚上,光是以创作者的身份,名字就出现了十三次!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