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王以前被叫得最多的是书君子这个称号。”
诸葛珪指了指后面的书桌。
那里摆着十几本书籍。
“这样一本白纸书,价值十几万钱。”
“不说别人,就说我们家就送了十几本。”
“别人在徐州的声望早就已经是高到了极点。”
“徐州士族对于糜家,早就已经是归心了。”
“何必再用建造学府来收买人心?”
“这是嫌自己钱多了吗?”
诸葛珪又饮下了一杯水。
对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认证地说道:
“徐州王这样大费周章地修建学府,就是证明他想要干一番大事的。”
“你们去哪里上学绝对不吃亏。”
“而且近水楼台先得月,到时候表现得好,可以直接在学校进入仕途。”
“这不比蜗居在琅琊好多了?”
“就算是我泉下有知,也是高兴的。”
在面对父亲托孤式的说教之下。
诸葛瑾、诸葛亮都在认真聆听。
就连拖着鼻涕,只有三四岁的诸葛均,也会不亏不闹。
汉朝以孝道治天下。
父亲如此叮嘱,他们也不敢怠慢。
都点头答应。
“等到学府建成后,我等就去东海上学。”
“父亲请勿担心,安心养病即可。”
……
东海郡,徐州王府。
“东海的王府就不需要修建了。”
“有这精力还不如多修几个医院呢。”
糜竺对于手下提议修改王府的要求,直接选择了无视。
他是个商人。
讲究的是回报。
这宫殿修建得再华丽又怎么样。
如果在三国时期守不住,那都是给别的诸侯修建罢了。
“医院?何物是医院?”徐庶好奇地问道。
“就是专门治疗病人的地方。”
“对了!”
“医院也得抓紧建造!”
糜竺一拍大腿。
前面花费了几千万钱收购葫菜(大蒜),去治疗蔡贞姬的病。
如果有着医院就好办太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