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的穹苍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三章 实验室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家族宗法,谁若不孝,自甘堕落,不要说国法,宗法就能治他。

    醒来的周北神清气爽,可是周东两人就有些萎靡的亢奋。

    萎靡是没有休息好,亢奋是今天要面临人生一个极大转折。

    早上八点,吃饱喝足的周家人分别出门,张昌驾驶一辆内务府的普通车辆,带着周北前往夹江工业区。

    从城市的东方前往正西,本来应该是堵车时刻。不过这条贯穿东西的主干道是应天府第一条高架桥,反而更加顺畅。

    八十多年前,大明第一次出现了蒸汽火车,火车的起点就是皇宫东侧的下马桥,终点是夹江工业区。

    当时修建了一条中间是两个火车道,两侧各有八车道的超宽公路。

    随着应天府的发展,这条路都有些拥堵了,不过当时有了电力火车,又有了高架桥技术。

    趁着铁路线改造,也在铁路上面修建了高架桥,自此,东西主干道畅通无阻。

    周北开车跟在张昌的车后,车上还坐了两位兄长。

    三人对繁华拥堵的应天府都很好奇,视线一直在两边望着。

    过了早已经消失的清凉门,这里的规划越发整齐,道路两边除了规划整齐的居民区,就是占地广阔的厂房。

    这里是大明最早的工业区,虽然应天府太拥堵,也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去工业化,但是这边的工厂搬迁之后,规划却没有变,只是这里从工厂区变成了物流区。

    大明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就在这里,这里堆积的财富,远远超过大明之外的任何国家。

    除了物资转运,如今这里保留下来的工厂也有一些,不过都是不会产生污染的。

    会产生污染的,都是受到大明保护的最重要的工厂和实验室。

    十家国家级研究院,在这里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区域,还有大明最大的铸币厂。

    大明使用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银货币,都是这家工厂生产铸造出来的。

    不过随着东洲铸币厂,西洲铸币厂的建立,这里的规模略有缩减。

    后来,更是将金银炼化也分了出去,将生产与监督划分的更清楚。

    而铸币厂这里的铸造车间,也因为金银炼化搬迁到了下游的幕府山江边,停工下来。

    为了周北的研究,正德也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决定给他一片受严密保护的厂区,一个铸造车间。

    张澯的车队就停在树木茂盛的厂区里,这里虽然早就没有使用,可是保存完好。

    厂房看起来有些破旧,但是内里处处符合标准,而且院落里处处参天大树,风景十分优美。

    周北一进院落,就被铸币厂的四根大烟囱吸引住了视线。

    这四根烟囱是大明最早的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小学的教科书里面都有记载,三十年前就被列入保护建筑。

    周北被分配的铸造车间当然不是那里,而是后来建设的更先进的铸造车间,里面有一座最新技术的小高炉。

    张澯亲自带着周北四处逛了一圈,这里有一栋办公楼,一个铸造车间,一个压铸车间,一个加工车间,一个总装车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