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的穹苍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三章 定位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看到周北的身影,内阁孙承恩跟身边的王守仁说道:“那位应该就是陛下新封的云山伯吧”

    王守仁盯着两人的身影走过了桥,周北又转身回去才开口说道:“陛下原还说让我们考量一番他,现如今却又将他与我们隔离,显然这中间出现了偏差。”

    首辅毛纪听到他们的对话,笑道:“很显然,陛下原本欲将他往朝臣方向培养,如今见过之后改主意了。”

    孙承恩道:“或许他并无治才,陛下会让他入真理教吧。”

    王守仁没有说话,内心却不甚认同。

    若只是技术人才,往科研学者方向培养,陛下绝不会防范甚严。

    也许,会往内臣方向培养吧。

    大明朝的官员四权分立,但议会的人员是抽调各方面的典型人才,可以不用分类。

    民政官员的规模最大,无论民生,经济,都是这些大臣掌管,被称作朝臣。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官员,独树一帜,被称作法臣。

    而军队一直掌握在皇帝与勋贵手中,俗称军将,也被分作军臣。

    除了这些人,还有一类人在大明有巨大的影响力,却属于皇帝独管。

    比如锦衣卫,以及控制了整个大明资源行业的内务府,他们这些官员,被称作内臣。

    还有一类人,就是皇家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与大学教授,他们独立与官场之外,不属于任何系统,但是地位比大部分官员还要高。

    他们统称为学者。

    学者的重要组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儒家学者,一部分被称之为真理学者。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要靠学术获得地位,儒家的学术是历史研究和时论,这些年,不抨击腐儒,很难获得朝廷认可。

    而真理学者数量十倍与儒家学者,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形成固定的升级模式。

    有科研成果,获封爵位,年满四十五周岁者,才可为教授。

    若没有科研成果,没有获封爵位,哪怕在大学当一辈子讲师,也只是讲师。

    孙承恩说周北可能是技术呆子,若真是这样,陛下绝不介意他们这些内阁成员跟他接触。

    现在隔离开,说明只能是内臣方向,不让他受到他们这些人的影响。

    内阁虽然没有任何权力,但是官员是经过历练之后的一个过渡阶段,一般三十岁以后能入阁,四十岁左右就出阁。

    内阁首辅也只是三品,出阁之后一般能为部委尚书,最次也是部委侍郎。

    但这一批内阁不同,他们七人是高祖挑选出来的辅政大臣,年纪最大的毛纪今年都五十一岁了,王守仁今年也四十二岁。

    他们会在内阁过渡几年,稳定朝政,然后出阁。

    陛下已经透露了口风,毛纪年底就会出阁,届时王守仁将接替首辅之位。

    “陛下驾到……”

    武英殿北门处,正德在几位女官的陪同下走了进来,院内的锦衣卫众人护卫着他向大殿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