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个韩信有点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六章 治粟都尉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韩信心想,老子可是学过《运筹学》的人,这种事能难倒自己?

    他优化的工作内容,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他发现谷仓只有一个开口,粮食从同一个口进,从同一个口出,谷仓前面的粮食倒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谷仓后面的粮食却是无法更替,都开始发霉了,于是大笔一挥,在谷仓的另一侧也开一个口,这样一来,前面一个口进,后面一个口出,保证了谷仓的粮食可以做到及时更替。

    于是,“推陈出新”这个成语就被他发明出来了。

    之后,萧何视察了一次,对他的诸多发明刮目相看,大加赞赏,他这个治粟都尉就算是获得了一个好评了。

    这天,刘邦在萧何的陪同下,也来视察,韩信也就全程作陪。

    萧何介绍后勤物资的征集情况,说道:“汉王,咱们入汉中以来,粟米、稻谷、小麦,加起来一共已经征收了十万石了,够咱们全军上下吃上整整一年了,可见汉王仁德,百姓十分拥戴啊!”

    “不错,不错,也全赖丞相工作做得好啊!”刘邦眉开眼笑。

    “不光粮食,还有猪羊牛这些牲口,有些是咱们买回来,有些是老百姓献上来的,都有上千头啦!”

    “羊好啊,我最喜欢吃羊肉了!想当初我和樊哙他们去偷人家的羊烤着吃,可没少挨……”刘邦想到自己已经贵为大王,要少提以前的丑事,说着又咽回去了。

    “大王现在要什么没有?以后隔个三五天,就叫人宰一只给大王吃,岂不美哉?”

    刘邦想想都流口水,又说:“出了开大宴,一个月吃一头就行了吧,还是得省着点,汉中的生活不易啊,以前跟着我出生入死的兄弟,都忍受不了这里的寒酸,竟然都跑了一大半,我也要以身作则啊。”

    “大王果然是体恤民情,这些心不坚定的人跑了也好,剩下的可都是铁了心跟随大王的,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自己人。”

    刘邦点点头,又问:“我管的这些地方,哪个县人口最多,征粮最多啊?”

    “知道大王会关心,臣都造了册子记下来了,大王请看!”萧何拿出一只竹简,翻了开来,不料竟是一只空白竹简,不由得汗水都下来了,“怎会这样……一定是下人拿错了!”

    刘邦面无表情,不发一语。

    萧何急了,说道:“臣再令人回去取去,大王……你稍等……”他先犯一个拿错竹简的低级错误,现在还要堂堂大王在这儿干等着,大感不是道理,尴尬不已。

    这时候,韩信忽然站出来了,说道:“丞相不必劳驾,属下这也有一份备份。”说着也取了一份竹简出来。

    “你也有?”萧何大奇,取过来一看,果然上面也记载得清清楚楚,甚至比自己的那一份还要详尽,不禁佩服不已,说道:“你的工作是管理好粮仓,这些统筹工作不在你的份内,你倒也用心了!”

    “属下这儿也有些运粮的记录,想着将来有用,也就录了下来。”韩信作为现代人,太知道数据的作用了。

    萧何暗赞这小子会做事,于是就着竹简上的记载,给刘邦头头是道地讲解。

    刘邦不住点头,只说道:“有丞相帮我治理汉中,寡人无忧矣!”

    说话间,来到一堆层层叠叠用麻袋装着的粮食前,刘邦又问:“这些粮食怎么没有入库?”

    萧何回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