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个明星合法但有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8章 台长亲笔,经典佳作 (3/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这应该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所有小品里,第一个上价值但我不反感的了。”

    “不对啊,我以前以为小品不好看是因为老是给大家上价值,其实上价值了也挺好看的,那问题在哪呢?”

    “许烨的这个小品是先搞笑,然后才上的价值,但现在一些小品是先上价值,还不搞笑。”

    “现在的小品不都是先有意义,再有意思,在有些人看来,意义比意思更重要。”

    “这不就是许烨说的形式超过内容了。”

    “卧槽?不是哥们,院长不会真要成喜剧之王了吧?我还是喜欢你以前在微博和抖手上发疯的样子啊!”

    网上的讨论根本停不下来。

    有的小品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等到了第二天中午,一篇文章悄无声息的发布在了各大平台上。

    发布这篇文章的账号名字叫做“玉渊谭话”。

    账号的名字平平无奇。

    只不过,这篇文章发布后,立刻就被央台的官微转发了,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官媒都转发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有一个响亮的标题。

    “从《红高粱模特队》谈文艺作品的创作。”

    作者的名字也很简单,就叫做“谭主”。

    一些网友看到这篇文章后有些疑惑。

    “这谁的写的文章啊,这么多官媒转发?”

    “这个账号以前也没见过啊,谁啊?”

    “啥情况啊?”

    这些网友发出疑问后,很快就有人解答了。

    “大家注意言行,这个好像是央台的小号。”

    “那谭主的身份是?”

    “大家别想多了,谭主只是一个称呼,不一定就是台长。”

    这么一说后,大家的好奇心也被点起来了。

    放在以前大家肯定不看这种长文的,现在就得看一下了。

    文章点开后,第一段话写到“《红高粱模特队》是一部反映农民精神追求的佳作”。

    这就是直接给小品定性了。

    随后,文章对整个小品进行了一番分析。

    倒也不是什么过度解读,只是将小品掰开了揉碎了,聊了一下这里面的结构等等。

    文章的最后,直接道:“这是一部典型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秀文艺作品,不同的文艺作品有着不同的创作技法,但归根结底,作品是给群众看的。

    如果艺术不是为普通人创作而仅仅变成了彰显优越,分级划类的工具,那么这些创作技法和“回”字的四种写法,又有什么区别呢?”

    文章最后以一个问句结束了。

    将这篇文章看完后,网友们也纷纷讨论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