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4章 历史大舞台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sp;  “说不得也是个有存大明气节之辈。”

    朱元璋微微点头,对朱标所说他也自是相信的,但只是每每一想自己大明国祚还比不得这两宋,心里头就有点堵得慌:

    “所以咱九年时候在北平府学之侧,为文天祥立祠。”

    “此举便是要让文天祥看看,咱们汉人终是又收拾了自家山河,这文丞相有灵,尽可无忧。”

    “老四!”

    朱棣被骤然点名吓了一跳,但一直在竖着耳朵听着的他也自知此时该说些什么:

    “等儿到了北平,定替爹爹祭祀一番!”

    略微点点头,朱元璋沉默了一下转念道:

    “文天祥诞于江南,亡身于北平,虽不能埋骨故乡,但好在如今两地也皆属大明治下。”

    “老四到了北平,需记得当以正礼春秋皆祭,年年不可废,好让北地的读书人记得,眼下大明已复归一统不分南北。”

    “江南之士应有埋骨北平之心,北平学有所成之士也当能以江南为桑梓地。”

    马皇后慢慢绽开笑容,诸王与大臣锦衣卫等也都拱手称是。

    不过说到此朱元璋还颇有点意犹未尽之意,盖因从心底来说他更是觉得,若是要衡定乎南北同治,则迁都势在必行。

    否则南方既有人口又多桑田水路还近京师,而北方呢?唯有严寒和边塞胡敌,且离京师极远。

    不管是从南北之治这个短期目标来说,还是考虑到将来海上会来敌以及最重要的倭国经略之事,迁都之事都需要纳入考虑了。

    但此事实在重大,这里也不宜大张旗鼓拿出来讨论。

    而且想到此明天子也还有个疑问:

    这少年郎所读史册当中,他莫非就没有过迁都之念么?

    那最终是未迁还是迁了?若是未迁是为何?

    而若是迁了的话,此前的一些对明史的推论似乎就需要重新思考了。

    ……

    现在轮到赵匡胤感觉心里空落落了。

    这临安之破,崖山之灭,文天祥之死,所述都远没有那靖康耻来的惨烈。

    但,听得那一句“宋王朝彻彻底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也还是难免黯然神伤。

    华夏上下几千年,起于三皇五帝,至后辈之时也还在徐徐往后推进。

    但有关他赵匡胤的所有事,便皆止于此了。

    至此之后,华夏峥嵘,但与宋与他赵匡胤,皆再无干系。

    后世提起来宋,犹还会记得他欺孤儿寡母,还会记得宋难复燕云,还会记得种种之遗憾,更会记得这些遗憾最终被宋亡百年之后一个朱姓人所平。

    可回想当初,他赵匡胤从陈桥披着新袍返汴梁时,也曾雄志满满。

    雪夜与访赵普与其温酒论天下时,也曾立志要终乱世合一统。

    曾私下言过要成为唐太宗那样不粉功不饰过,唯以青史见名绩的明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