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5章 雍熙北伐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r/>    那若是王小波这等均贫富成了的话,下一步该当如何?

    几乎不需要思考,李世民心里便蹦出来三個字:等贵贱。

    一股微微的冷意顺着背脊直窜脑门,李世民觉得自己或明白了后世因何无帝王了。

    不过光幕并没有留给李世民太多时间深想,因为光幕上看得清楚,那赵二又要出击了!

    【从历史角度来看,高粱河之战是终宋一朝离收复燕云十六州最近的一次,此战大败是确确实实关系到了北宋的国运和国本的。

    但对当时北宋内部来说,虽然幽州大败,但赵二好歹也有灭了北汉的功劳能糊弄一下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而真正让北宋患上“恐辽症”的,还得论雍熙北伐。

    高粱河之战三年后,辽景宗病死,十岁的辽圣宗继位。

    其生母萧绰被尊皇太后,临朝称制。

    韩德让与耶律斜轸成为顾命大臣,辅佐朝政。

    在这种情况下,北宋的雄州知州贺令图上表,说契丹现在主少国疑,国母更是和那韩德让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契丹骂声一片正待王师呢!

    这一封奏折可以说挠到了赵二的痒处,大傻子乐坏了,当即就开始筹划北伐。

    事实上在雍熙北伐的时机选择上,北宋上下都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贺令图觉得太后亲政,必是以色娱人和那顾命大臣有着不正当的权色交易。

    但实际上萧太后真就是古代相当少有的女性政治家。

    辽景宗死后不到两年萧太后就基本摆平了国内的隐患,两个顾命大臣任其驱策,就连高粱河撵不上驴车的耶律休哥也公开表达了对萧太后的支持,此时辽国上下可称君臣一心。

    而且即便是再退一步来讲,萧太后即便真和韩德让有着不正当关系,以契丹风俗来看压根不算事儿,更别说骂声一片了。

    反观北宋这边呢,飙完驴车之后赵光义绝口不提御驾亲征之事,而是改行指挥了,在出征之前就制定了三路大军北伐的构想,并事无巨细将每一路大军要做的事情规划的明明白白。

    简单来说就是兵分三路,以南北走向的太行山为界,东路大军在河北平原吸引辽军主力,中路军攻占太行山隘,然后跟西路军合力先荡平太行山西面,然后再支援东路大军。

    事实上以如今的眼光来看,这个战略有着很大的拍脑袋成分,因为北宋北伐的根本目的永远只能是东面的幽州。

    太行山里面不管是输还是赢,都不影响河北平原上辽军仗着骑兵优势追着宋军打。

    结果就是西路和中路大军一路赢赢赢,东路大军一路输输输,辽军把河北平原的宋军扫荡完毕,西中两路缺乏战略支撑点拿下来也守不住,最终只能溃败。

    而东路大军的溃败也不仅仅是骑兵差距的问题,还有赵光义的骚操作。

    东路领军的曹彬是赵大的旧将,在赵二时期备受猜忌。

    雍熙北伐前,镇州的都监诬陷曹彬收买人心,赵二干脆且直接的罢去了曹彬枢密使之职。

    一个月后镇州都监获罪,曹彬冤情得解,但赵二也依然没有给曹彬恢复枢密使之职。

    结果就是东路大军眼看中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