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章 世代努力与十年苦读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nbsp;点点头,最终李世民叹了一句道:

    “百年盛世,所兴国祚不过三百之数,何哉?”

    “莫不是真乃开唐之积弊乎?”

    ……

    “万疆之巨唐,终其一朝国祚两百八十二载,可叹!”

    此前刘备的心态是看热闹,如今刘备是真真切切为这大唐惋惜。

    毕竟不管怎么看,这唐说是汉的兄弟之朝也不为过。

    尚武、宦官、外戚等等,到现在冗官都出来了,简直是亲兄弟啊,如何不可叹?

    叹息完毕便是精准的判断:

    “这世家门阀之祸,流毒何止百年?”

    “这唐朝的世家门阀之观念,尤胜我汉!”

    张飞大声嘲笑:

    “兄长,毕竟人家祖上个个王侯将相,自是不能与黔首一般种田屠狗。”

    “那不就只能大声吆喝卖女儿补贴家资?”

    糜竺也赞同道:

    “这以禁婚之名自贵,其行事颇类商贾手段,以名换财而已。”

    “那这门第高在何处?”

    庞统辛辣道:

    “高在一群自命不凡的大姓子弟,竟是靠姊妹女儿换得锦衣玉食?”

    “在外吸食百姓,在家吸食姊妹,在庙堂吸食君父,独肥己家?”

    “彼辈行事,与江东鼠辈何异?”

    张飞连连点头,只觉此刻生动见识到了学问的妙用。

    庞军师学识渊博,骂人都别有一番风味。

    那不知军师若是发起火来,与后世那“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孰强孰弱?

    可惜孔明并没有满足张飞的好奇,他提笔将唐朝的几个入官手段写在了面前的纸张上,随后细细琢磨。

    捉钱、察举等字被依次划掉,最终孔明一番斟酌在军功两字上画了个圈。

    随后孔明抬头面露期待,他现在对于这科举的兴趣是愈来愈大了。

    【众所周知,唐代科举并不糊名,并且当时打分并不标准化,主考官个人的喜恶能极大的左右科举成绩。

    因此参加科举的大姓士子们很快便总结出来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投贽、行卷、温卷。

    首先带着贵重礼物去拜访那些在京都圈里比较有话语权的权贵,努力和人家搭上线,这一步叫投贽。

    敲开甲第朱门之后便是第二步:将自己此前的得意之作,或文赋或诗集编订成卷,如果是大姓在此之前还会拜访父辈请其润笔,将这样的问卷递给权贵以求留名赏识,这一步叫行卷。

    在科举之前,行卷成功的人还会带着自己的文卷再次上门,增进巩固感情,并求推荐扬名,这一步叫温卷。

    而在唐朝中后期,如果士子家里实在太有实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