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贞观上将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p;  “不如成都好看!”刘备挑剔评价。

    成都可是有昭烈庙呢!刘备打心眼里认为成都也算得自己故乡了。

    “这便是军师一辈子都没去成的长安城?果然好看!”

    张飞话语一出,四座俱静,但他还在自语:

    “也不知道十万大舅哥没能去成的合肥,是个什么光景?”

    诸葛亮倒也不计较,只是对这位帝王倍感好奇:

    “弑兄杀弟?骨肉相残?”

    “如此亦能成千古一帝?”

    马良对于亲手抄录的文字也记得清楚,回忆道:

    “若此前光幕文字为李世民的话,其曾自述称七年定天下。”

    那如此简直太好猜了。

    “原来这二凤的二,乃因为是次子的缘故。”

    刘备只觉得从他的角度来说难以评价。

    百姓的恩人,礼法的罪人?

    但后世亦千年后仍怀念,仍尊其功绩。

    “百姓…人民…”刘备咀嚼着这两个词。

    世家对曹贼俯首,百姓仍追随自己渡江。

    皇叔之名不足贵,仁德之名聚人心。

    一时间刘备竟也感觉身上轻松不少。

    “这位李二凤,真乃武功卓越之最。”

    诸葛亮都有点佩服了,亲手打下来江山,亲手铸就盛世,亲手扩大疆域。

    于是心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个想法:

    若是祁山由这位来北伐,应能一战而定吧?

    光幕上,那个“大唐不夜城”仅仅出现了须臾,让即使挑剔如刘备也有点遗憾。

    【那么晋书既然对司马晋这个主角都是这个态度。

    是否真的做到了不吹不黑呢?

    当然不,晋书中有一个贤明仁德之主,毫无黑料录入。

    那便是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hào)。

    为什么他这么特殊?因为是李唐官方认证的先祖。】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一僵,根据他对光幕一贯的认真,有了不好的预感。

    【古代认祖之风盛行,李唐时候当然也不例外。

    晋书当中是这么记述的,李暠是汉将李广的十六世孙。

    然后晋书中李暠多了个无法考证的孙子,重耳。

    这个重耳有个后代,叫李虎,是李渊的祖父,西魏八柱国之一。

    但对于这个说法,现代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做了论断,评价是:

    伪冒相传。

    论述起来也很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